企業規模(2 / 3)

我國的支柱產業基本由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壟斷,但是資源配置效率相對比較低下。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消耗量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能源實際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交通運輸有較大的改善,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標準低,技術裝備落後。1997年鋼產量達1億萬噸,排在當年世界第一,但品種不全,不是鋼鐵強國。乙烯工業發展較快,已建成20多家大型企業,但加工深度淺,綜合利用率低,收效低。我國化肥生產能力和產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品種、質量尚不能適應農業生產需要。我國水泥產量居世界第一,但低標號的立窯水泥比重過高。機電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有很多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產品生產線,但比起國際先進水平落後10~15年。汽車工業除中型載重車以外,其他車型還沒有形成經濟規模。我國已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棉布產量居世界第一,化纖產量占世界第二。但在生產裝備、產品開發能力依據出口創彙等方麵,同國際先進水平比尚有不少差距。

在企業管理方麵,有部分企業已按現代企業製度實施管理,基本實現管理現代化。但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內部管理鬆弛,製度不健全,紀律不嚴,跑、冒、滴、漏和汙染嚴重,物耗、能耗普遍較高,資源損失浪費大。目前,我國能源利用率隻有30%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20個百分點,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高出30~80個百分點。由此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勞動力水平低,經濟效益未能與生產速度同步增長,企業虧損麵較大。

1994年我國國有企業職工總數約有1.12億人,占全國企業職工總數1.68億人的66.7%。其中管理人員1772萬人,生產工人9442萬人。生產人員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生產企業,管理人員主要是經營人員集中在經營型的物資流通企業。

在企業設備技術改造方麵,我國有部分國有大型企業由於是新建立的,設備技術是先進的,有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部分國有大型企業也進行了設備技術改造。但還有部分大型企業,生產技術較落後,部分設備較陳舊,雖然有的企業引進了國外一些生產線,而且部分地方近年上了一些新產品生產線,但總體技術水平比起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企業集團還有一段差距。我國國有重點企業關鍵設備達到和接近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的僅占15%,2/3的設備屬國內一般水平或落後水平。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經過比較全麵改造的也隻占20%左右。我國工業的總體技術水平大約比發達國家落後15~20年。

我國企業現狀是企業多,總量世界第一。在世界各國之中,生產總值排在較前而人均水平則較後。企業和產品種類齊全,高科技、高附加值、名牌的產品已有,但不多。國家支柱企業群已建立,企業集團數量不多,大型企業不多,大型跨國企業更不多,但其產品已在國內形成壟斷地位,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國家進出口貿易實力排在世界前10位。大部分企業已開始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嚐試;經營方式開始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國有企業基礎和底子厚,有發展潛力。改革繼續深入,政企開始分開,大部分企業已走向市場,社會保障製度開始建立。從總的發展趨勢看是有利的。但從企業結構和產業結構來看,還缺乏集團開發規模和整體推進效應,大多數企業以分散、各自為政和低水平的小規模生產經營為主,技術、設備陳舊,工藝落後,這些小企業產品缺乏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