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規模
中國的國有企業,大多數以分散、各自為政和低水平的小規模生產經營為特征,技術的落後、設備和工藝陳舊,使這些企業的產品缺乏競爭力。
(一)國有企業規模之現狀
據統計,至1994年底全國已注冊的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39.85萬戶。其中,國有企業7.28萬戶,國有大中型企業1.37萬戶,分別占企業總數的18.27%和3.44%,固定資產淨值占68.32%和55.43%,工業總產值占46.04%和36.29%,利稅總額占61.29%和54.98%。另外,全國有已成立的企業集團7000多家,中型以上的企業或有緊密層三級以上的企業集團,經營總值達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集團有600多家。其中生產型企業集團占總數的42.4%。產品種類有冶金、有色金屬、礦產、汽車、石化、電力、通訊設備、機械、日用品、食品、計算機等,占據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等各個領域。1995年全國大型企業集團生產總值(連產品二次加工和深加工值)24700億元,占國民經濟總產值41%。
全國上規模的國有企業集團的現有資產總值按原投入值計約5.4萬億元,占全國國有資產7.2萬億元的75%;按重置值計約48.7萬億元,占全國國有資產70.3萬億元的69.3%,資產年增加率達9.7%,存量資產年增值率達12%。1995年度“中國工業企業綜合評價最優500家”大型企業,絕大多數是國有和國有控股工業企業,雖然其數量僅占全國大中型企業的2.5%,但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所占比例分別為37.9%和63.9%,其平均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4.2%,淨資產收益率為17.9%,資產負債率為52.2%。從這500家企業的地區分布看,戶數最多的是廣東省,占73戶,其次是江蘇、上海、山東等;從行業分布來看,機械工業企業多達121戶,以下依次為輕工、冶金、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化工、建材、煙草加工等行業。在企業的規模結構上存在的問題是,還有相當多的企業規模小而分散,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削弱了企業競爭能力。從產值看,大型企業僅占工業總產值的27%,中小型企業占73%(1992年)。而80年代美國100家最大工業公司(占企業總數很小份額)卻擁有工業總資產的50%,就業人數的30%,銷售額的40%。英國100家最大工業企業占工業總資產的60%以上。在適合於大規模生產的產業中,企業規模過小,數量多,生產分散,機械化程度低,難以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益,有相當數量企業的單位產品成本比國外同行業高。在我國,諸如汽車、石化、鋼鐵等規模經濟較高的產業,企業規模過小的現象還是存在。1995年我國汽車的年產總量僅為140萬輛(僅占日本的1/13,不足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1/5),而擁有的汽車製造廠卻多達300多家,90%的廠家年產量不足1000輛,年產超過5萬輛的汽車廠也僅有6家,最大的汽車廠家(東風汽車公司)年產量也隻有18萬輛(1993年)。世界汽車年產量超過百萬輛的企業12個,其產量之和約占世界總量的77%。日本目前年產汽車總量達300萬輛,總產量的80%集中在5家大型汽車企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等3家企業,其產量就占了全國汽車產量的90%。德國90%的汽車產量集中在四大汽車公司。同樣鋼鐵、石油化工也存在類似情況。
在對外貿易方麵,1997年我國進出口總值3251億美元,創彙約1400億美元,是世界第11大出口大國。但在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上,深加工和精加工的產品不多。我國出口增長速度略高於快於進口的增長速度,而進出口的增長速度又略高於同期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1997年我國外彙儲備已達1399億美元,居世界前列。我國已建立起由各專業外貿公司和各行業工貿、農貿、技貿等進出口公司組成的一支龐大的外貿隊伍。已出現了30多個出口創彙達10億美元以上的外貿和工貿進出口公司的大型企業集團。這些外貿力量,加強了我國對外貿易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擴大了我國企業在世界貿易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