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職守,瀆職失職(1 / 3)

玩忽職守,瀆職失職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的馬謖剛愎自用,玩忽職守,導致了“漢中咽喉”街亭的喪失。然而在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馬謖”式的人物也大有人在。他們手握權力,狂傲浮躁,玩忽職守,瀆職失職,使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蒙受巨大損失。

(一)與賭徒達成的口頭協議

假如你有100萬元,我說,因為我和你相識,所以我來幫你保管錢吧。你會說:“我才不會這麼傻呢?”可有人就會這麼傻,廈門集美糧油綜合發展公司副總經理魏春生就是其中的一個。

1997年2月,廈門集美糧油綜合發展公司調入一批數量為4400噸的小麥,事先聯係好的倉庫隻能裝2500噸,剩下的1900噸放到哪裏去呢?公司副總經理、法人代表魏春生很著急。

“黃以新有倉庫,早些時候我曾在他那裏寄存過幾千噸玉米。要不就放一部分小麥到那裏去吧!”有人建議。

黃以新在1991~1992年間與魏春生曾有業務往來,魏春生撥通了他的電話。就這樣,關於集美糧油公司將1900噸小麥(價值414.2萬元)交東郊糧油公司黃以新代儲保管的協議在電話中口頭達成了。此前,魏春生未對黃以新開辦的東郊糧油公司進行資信調查,甚至連其注冊資本是多少都不清楚。

幾天後,1900噸小麥源源不斷運至漳州郭坑的北發米廠倉庫、中龍米廠倉庫。不可思議的是,該批小麥從啟運到全部進倉完畢,魏春生既未親自到場,也未派員前往驗貨、進倉、點包、查看存放情況。黃以新包辦了這一切。事後,魏春生也未向主管局區糧食局領導彙報存放情況。

黃以新是漳州市郭坑人。1994年11月,他投資設立了漳州市東郊糧油貿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88萬元。該公司同福建省內許多糧食企業有過較好的業務關係。但黃以新從1994年底起便把發財的夢想寄托在賭場上,成年累月迷戀賭場,越賭越輸,越輸越賭,輸紅了眼就什麼事都幹得出來。這不,末路窮途的他把貪婪的目光投在了為集美糧油公司代儲的進口小麥上……

1997年5月,魏春生到郭坑查看小麥倉儲情況,發現黃以新夫婦均不在家。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在魏的心頭。5月28日,魏春生心事重重地再赴郭坑查倉時,發現浦口北發米廠倉庫裏的小麥早已不翼而飛!魏春生如雷轟頂,當天便趕回集美向正在開局務會的糧食局領導報告。幾位局領導登時大驚:這麼一大批小麥寄存在私營企業怎麼從未聽魏彙報過?!5月29日上午,他們心急火燎地趕往郭坑失竊現場。

“你與黃以新有沒有簽訂書麵代儲合同或辦理其他手續?”在車上,一位領導問魏春生。

“隻是在電話裏商定的,什麼手續也沒辦。”魏春生回答。大家的心猛地一沉,因為這就意味著報案無據。

車到郭坑北發米廠,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簡陋不堪的倉庫:幾根柱子支撐著屋麵,四麵透風,連門都沒有,裏麵空空蕩蕩。據調查,黃以新為湊足賭資,早在5月23日,將小麥賣給龍海縣康山麵粉廠了。

7月15日,魏春生到龍海縣公安局報案。7月20日,在該局的配合下,仍存於中龍米廠的420噸小麥被安全轉移至漳州芝山糧站全峰倉庫。隨後,該局抽出警力到南安、東山等地追贓並積極查找黃以新的下落,但均無結果。現在東郊糧油公司已被宣告破產,黃以新仍負案在逃,據查,黃外欠債務已高達1000餘萬元人民幣!

這次,集美糧油公司被盜賣了198.45噸小麥,價值43.26萬元。兩次失竊,帶來的是令人痛心的902716.2元的重大經濟損失。這對於僅有20多人的集美糧油公司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百孚”的悲劇

百孚公司是中國進出口商品基地總公司與某集團在香港合資興辦的,百孚的悲劇是因為它有兩位馬謖式的老總把它推向絕境。

“百孚”的任務是開展對國內的投資,發展出口商品生產,扶持國內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積極開展進出口業務和開拓海外市場,經貿部考慮到“百孚”剛剛涉足海外,缺乏經驗,明確飭令他們“不準做炒黃金、地皮和股票等投機生意。”

然而,“百孚”的一些人把經貿部訓令當成耳旁風,急功近利地做起了炒彙的買賣。“百孚”公司與美藉華人張先生達成一項口頭協議,以200萬美元作為本金,委托張先生夫婦為經紀代表,具體辦理黃金期貨的買賣。對該項業務一竅不通的“百孚”人,就這樣大著膽子把家底全部交給了外來客,並荒唐到不簽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聽憑人家的擺布,在冒險投機的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真正使“百孚”陷入了不可自拔泥澤的是姚學聰——走馬上任不久的“百孚”總經理。他早就躊躇滿誌,想借此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證明自己的才能和水平。

第一次甩手,“百孚”就買進了2000萬美元的日元,期望在美元下跌時肥肥地吃上一口。孰料,市場像惡作劇似的,美元卻一再升值。

此時的姚學聰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走投無路之時,公司副經理王珠江又來添亂。原來,就在這同一個月,做外彙買賣的王珠江也買進了3000萬美元的日元等外幣,沒料到美元升值,看來又一筆巨額損失不可避免。

10多天過去了,王珠江又提出建議,拋掉日元,買回美元,等日元在高位時再脫手,補回虧損,此招妙也!“百孚”的兩位經理一拍即合,一筆巨額美元又買了回來。

厄運再次襲來,當晚21時,美國政府公布上月貿易逆差大增,美元應聲下跌……猶如五雷轟頂,姚、王頓時不知所措。彷徨中,他們又下一賭,決心起死回生,又拋出剛買回的美元,重新買回日元等外彙。

孰知風雲再次突變,美元又反彈上去。

如此這般,吃吐買賣,幾個鍾頭幾個回合,數百萬美元的巨額外彙就做遊戲般地喪失了。

國家蒙受巨大的損失,並未使姚學聰頭腦清醒,反而一意孤行。同事、友人的奉勸他置之不理。“我是百孚的總經理,一切我說了算!”

時至8月,姚邀請張先生夫婦共商“百孚”興旺大計,於是雙方達成了新的協議:第一,增加500萬美元,交張先生繼續做黃金買賣;第二,交張負責經營、下單;第三,設在A帳戶上的總計1700萬美元盈利未超過500萬美元時,“百孚”得55%,張得45%;第四,考慮到錢是國家的,故隻能賺、不能賠,若賠了,張要負責賺回來。

真是荒唐至極!拿國家的錢做賭碼。損失大了,賺不回怎麼辦?

懸崖不勒馬,災在眼前。於是乎,“百孚”花血本先後買進24.5萬盎司的黃金期貨和5000萬美元的日元。由於金價下跌,美元一直上漲,最後“百孚”已無力按期貨市場要求繼續調入資金,年底隻好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