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閑置浪費(1 / 2)

設備閑置浪費

設備未能發揮出最大潛能而造成的閑置浪費不可忽視。有關部門統計表明,全國每年由於設備潛能未能充分開發利用而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浪費達360多億元,令人觸目驚心!

(一)設備偷閑,潛流巨大

1.疏於使用,電腦變成遊戲機

電腦在我國普及使用雖隻是近幾年間的事情,但其發展速度卻相當驚人,然而,電腦在我國的實際使用情況卻並不令人樂觀,電腦幾乎成了打字機的代名詞。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全國有88.6%以上的單位和家庭把386以上的高檔電腦用作中文打字,代替手工抄寫材料。據抽樣調查,目前真正用於單位生產經營和物業管理的電腦隻占全國電腦總量的18.7%,如此巨大的電腦資源浪費實在令人吃驚!

2.吃而不飽,半年生產半年閑

以冷飲、啤酒、月餅等為代表的季節性商品,一年中的實際生產時間之短早已眾所周知。這類商品由於受季節影響較大,工廠每年都有大半時間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造成了設備功能資源的巨大浪費。此外,迫於行業間的競爭,近幾年許多生產廠家不惜巨額投資,爭相引進先進流水生產線,導致“大馬拉小車”,設備常年“吃而不飽”,隻得半產半停。有人曾以江蘇省某市——冷飲大廠為例做過粗略計算:這個廠1995年投資894萬元從意大利引進兩條冷飲流水線,1993、1994兩年這個廠利潤分別是78.1萬元和87.4萬元,如果將建此流水線的894萬元存入銀行,工人放假,坐等利息,每年可得97萬元以上。顯而易見,利不抵息,而這樣的企業在我國遠遠不止一家!追根究源,之所以如此,關鍵是當初論證不當,投入太大,導致設備無法滿負荷工作,造成設備長期閑置,國有資產不流而失。

3.盲目上馬,先進設備睡大覺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經濟開發區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很多開發區盲目引進高精尖設備和自動化流水線,似乎非此不能體現“開發”的魄力,非此不能體現改革的膽略!然而,這些先進設備引進後的後期開發工作卻令人大為憂慮。某市經濟開發區無線電廠,不顧本地經濟發展實際,在缺乏市場調查的前提下,花費1.06億元盲目從美國引進3條影碟機和激光視盤流水生產線,由於工廠缺乏高科技人才作技術指導,工人技術素質偏低,流水線根本無法正常運行,造成長期停產,最終資不抵債,被迫宣告破產。然而,企業雖已不複存在,但那些先進的生產線卻終因派不上用場而長期閑置。

(二)土地閑置,流失無法算

土地是重要資源,更是巨額資產。從1987年開始推行土地有償使用以來,土地作為特殊商品進入市場,土地資產價值日益顯化。

據統計,截止到1995年底,全國30個省(區、市)出讓國有土地234.7萬畝,收取土地出讓金2418.5億元人民幣,並且,實際金額更大。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市場日益活躍,僅北京雪花冰箱廠轉讓2.8萬平方米土地使用權的價格就高達6億元人民幣。市場機製使土地成為一種巨額資產。據1992年初步測算,我國城鎮國有土地資產價值至少達15萬億元,其中企業生產經營用地占1/3,至少有5萬億元土地資產可有償使用並保值增收,遠大於全國國有經營性與非經營性固定資產3.5萬億元。若5萬億元土地資產中每年有3%進入市場,按40%征為政府純收益的話,各級政府每年來自劃撥土地入市的純收益約為600億元。

但迄今為止,我國的土地市場還很不規範,最大的問題表現在國有土地資產流失嚴重。據國家土地管理局的估算。通過各種渠道流失的土地資產每年價值可達200億~300億元。無形的損失則更為巨大。

以北方某大都市為例,近幾年批租土地約為10多平方公裏,相當於香港同期批租土地的26倍,新加坡24年批租土地總量的7倍。該市郊區20多個規劃麵積約100平方公裏的工業開發區都在招商引資。

表麵上看,土地批租麵大量廣,形勢不錯,可細一算帳不禁汗顏。該市樓價已達國外發達國家水平,可香港批租1平方公裏土地,政府收益約合300億元人民幣,新加坡批租1平方公裏土地,政府獲益約合100億元人民幣,可這個城市批租了10多個“1平方公裏土地”,政府收益僅為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