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明白,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收集廣泛的意見,盡量接觸各種階層的人,從那兒獲得不同性質的意見,這也是引導創造力的捷徑。
放眼看去,那些被我們稱為有構想、有魄力的成功者,他們的交際都很廣,都能廣泛地吸收別人的意見。
如果你能對這個問題做出肯定的回答,那麼,不要懷疑了,你就是一個能夠創新的人,不要猶豫了,展開行動,抓住自己的奇思妙想,讓它們成為現實吧。
2.6捕捉靈感的四大妙招
談到創新思維,人們可能就會談到靈感。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談到他形成狹義相對論觀點的情景時說:“我躺在床上,那個折磨我的謎,似乎毫無解答的希望,沒有一線光明,但是黑暗裏透出了光亮,答案出來了!於是我立即投入工作,連續奮鬥了5個星期,寫成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這幾個星期我好像處在狂態裏一樣。”
當有人問他關於怎麼形成廣義相對論觀點時,他說:“一天,我坐在伯爾尼專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假設一個人自由落體時,他會不會感到自身的重量。我吃了一驚,這個簡單的思想實驗,給我打上了一個深深的烙印。這是我創立引力論的靈感。”
你可能也有同樣的體驗:麵對同一難題,費了很大精力,搜腸刮肚也沒有想出好的解決辦法,但是當你吃飯舉筷子的一瞬間卻想到了一個絕妙主意。這就是靈感在起作用。難怪,愛因斯坦曾鄭重地向世人宣稱:“我相信靈感。”那麼,靈感又是什麼呢?從本質上說,靈感仍然是人的一種思維活動,隻不過由於它的規律不能為人們所破譯,伸縮性極大。
靈感往往一下子閃現,甚至有時是在睡夢中出現,它的到來完全是非預期的。靈感不是常規思維過程的結果,它存在於潛意識中,不為人控製,它是人類不能自覺的。經驗證明,靈感往往是在艱苦勞動後或放鬆之時,受某種刺激而產生的。靈感也有類別:一種是瞬間閃現,一下子便消失,永不再來的,這種靈感最不可捉摸,難以用人類現有知識加以理解;另一種是由於長期致力於某種研究或某類工作,在這之後突然產生的,這種靈感雖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但至少可以察知它與此前的艱苦勞動是密切相關的。
靈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思維,人人都能夠自覺加以利用。有些人不了解什麼是靈感,以及靈感有些什麼特點和規律,即使頭腦中已經出現了靈感,也往往會感受不深,把握不住。有些人說獲得靈感很容易,而且作用很大。有些人則覺得它似有若無,無足輕重。還有一些人對靈感雖然早已心向往之,卻又感到它朦朧不清、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及。還有個別的人還會根本不相信有靈感存在,而斥靈感之說為歪門邪道。
其實,隻要對靈感現象的機製、特點,及其出現的某些規律有所了解,並且有一定的捕捉和利用靈感的精神準備與敏感,那麼每個人都有可能驚喜地發現:自己已經或正在品嚐到靈感的甘露。
2.6.1從偶然現象中尋求靈感
對於偶然出現的種種意外現象,不可輕易放過,應該認真想一想,根據不同情況給以不同程度的重視,以免錯過從中獲得某種成果或重要線索的機會。因為事物的本質往往要在特定條件下才能充分顯露出來。這些意外事物正是具備了必要的特定條件,才展示出事物的某種奧秘。抓住意外事件中閃現的現象,可以激發靈感。順手牽羊地搞出創新來。
2.6.2沐浴出靈感
人在沐浴時身體舒展,心情輕鬆,常能令人有一種擺脫了一切羈絆和負擔的心曠神怡之感,有時甚至還會進入一種似睡非睡的半自我催眠狀態。這時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屏障可能已不再是“壁壘森嚴”,而是已“有所鬆動”,潛意識信息庫裏儲存的信息能更多、更及時地輸送給顯意識使用,潛思維更加活躍積極地配合顯思維思考問題。這時日夜縈繞心間的問題,有可能突然在頭腦中閃現出某種答案或線索來。當我們上床休息時,身心都是放鬆的,潛意識也會非常活躍,靈感也可能會在此時出現。西方有所謂“三B思考法”:“bed(床)、bath(沐浴)、bus(公共汽車)”(指這三種場合適宜思考),這同我們所講的臥床和沐浴有利於靈感的誘發,顯然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