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動就永遠不會成功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使是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其實什麼也沒有!她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西爾維亞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麼奇跡也沒有出現。
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麵去搜尋天才,都是別人去找他們。
另一個名叫辛迪的女孩卻實現了西爾維亞的理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她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她不像西爾維亞那樣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沒有白白地等待機會出現。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學的舞台藝術係上夜校。畢業之後,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每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每個地方的經理對她的答複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不會雇用的。”
但是,她不願意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走出去尋找機會。她一連幾個月仔細閱讀廣播電視方麵的雜誌,最後終於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女孩子。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歡北方。但是,有沒有陽光,是不是下雨都沒有關係,她希望找到一份和電視有關的職業,幹什麼都行!她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動身到北達科他州。
辛迪在那裏工作了兩年,最後在洛杉磯的電視台找到了一個工作。又過了五年,她終於得到提升,成為她夢想已久的節目主持人。
為什麼西爾維亞失敗了,而辛迪卻如願以償呢?
因為西爾維亞在10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而辛迪則是采取行動,最後,終於實現了理想。
3.1行動的意義
英國前首相本傑明·笛斯瑞利曾指出,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就絕無滿意的結果可言。因此,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先從行動開始。
3.1.1行動起來才會成功
一個人的行為影響他的態度,行動能帶來回饋和成就感,也能帶來喜悅,通過潛心工作得到自我滿足和快樂,這是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這麼說來,如果你想尋找快樂,如果你想發揮潛能,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積極行動,全力以赴。每天不知會有多少人會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取消,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記住: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創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獲。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麼做,但我卻沒有那麼做。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如果我當年就開始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一個好創意胎死腹中,真的會叫人歎息不已,永遠不能忘懷。如果真的徹底施行,當然就有可能帶來無限的滿足。
你現在已經想到一個好創意了嗎?如果有,馬上行動。
如果你製定了一個人生的目標,並認真製定了各個時期的目標。但如果你不行動,你就屬於下麵這類的人:有一個人一直想到北京旅遊,於是製定了一個旅行計劃。他花了幾個月時間閱讀能找到的各種資料——北京的藝術、曆史、哲學、文化。他研究了北京地圖,定了飛機票,並製定了詳細的日程表。他標出要去觀光的每一個地點,每個小時去哪裏都定好了。
安東尼·羅賓說過,行動是化目標為現實的關鍵步驟。這個人的朋友知道了他對這次旅遊的安排後,到他家做客時問他“北京怎麼樣?”時,大家肯定都知道這人這樣回答,“北京是不錯的,可我沒去。”
朋友驚訝地問道:“什麼!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做準備,出什麼事啦?”
“我是喜歡定旅行計劃,但我不願坐飛機,受不了,所以呆在家裏沒去。”苦思冥想,謀劃如何有所成就,無論如何都不能代替身體力行地實踐。沒有行動的人隻是在做白日夢。
3.1.2行動賦予生命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