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提高自己的“行動能力”
社會上,成功的人非常多,這些人成功的真正原因中,有一個不可缺少的要素,那就是“行動的能力”。不管你是經營事業、推銷產品、研究科學或是在公司任職,各行各業中,成功的必要條件都包括“行動的能力”,也就是做一個能夠自動自發的人。光是有好的構想是不夠的,如果隻有一個構想,但是能夠積極實行,總比有很多構想而不去實行來得好。
怎樣提高自己的“行動能力”呢?
3.7.1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
在工作單位裏,同事之間都喜歡保持一點兒“距離”,這種“距離”常常表現在做事情上。除了幹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外,對於分工和責任不是十分明確的事情,大家都喜歡“禮讓”,總覺得“這種事情不是我一個人做,功勞或責任也不會歸我一人頭上,還是讓別的人來做吧。”也有的人認為:“我何必要出風頭兒呢?”還有的人考慮:“我做一次不要緊,萬一讓其他人養成懶毛病,以後這種事不是全讓我做嗎?多吃虧,不做!”
大家想法各異,但做法都一樣:假裝看報紙不出頭,其實,多做事情一定會讓自己吃虧嗎?
不怕吃虧的小王
小王剛從學校畢業,分到某企業辦公室。起初,大家都挺“照顧”他,小王也覺得初來乍到應多幹一些事,擦桌子、掃地、跑腿都幹。時間一長,他發現就隻有自己一個人幹這些事,覺得挺虧的,但後來一想,這些事總得有人幹吧,如果都不幹豈不引發更多的內部戰爭,吃虧就吃虧吧,反正也用不著費多大的勁兒。
一年以後,小王被調到經理辦公室當秘書,小王挺吃驚的,論資排輩也輪不上他呀。經理揭開了謎底,說:“我就喜歡不怕吃虧的人。你和一些人不一樣,能夠抵住壓力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說明你有奉獻精神,也有膽量,企業的發展需要你這樣的人。”
20世紀20年代,美國商界巨子哈默到前蘇聯考察,他發現這裏的人們都不願意生產日用品,連最基本的鉛筆生產廠家都十分有限,於是他辦了一家鉛筆廠,引進先進設備。結果年利潤達上百萬美元。20世紀50年代,美國石油業起伏動蕩,許多石油公司紛紛破產或將資金轉向其他行業。此時,他接管了已瀕臨破產的一家石油公司,並不惜花大量的人、財、物去開采石油。這一次因為幹別人不願意幹的行業,他將自己的事業推向了高潮。
幹別人不願幹的事,表麵上看很吃虧,實際上卻增加了自己成功的機會,至少在這一行業你的競爭對手會少得多,隻要你能抓住機遇,竭盡全力將它做好,一定會取得成功。
3.7.2比別人提前一步
提前一步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比別人早一點兒做好準備,等到機遇來臨的時候,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或者未雨綢繆,提前為抵禦風險和困難做必要的準備,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點。
提前一步的行動常常被那些沒有遠見的人認為是“多此一舉”、“沒事找事做”,這是他們沒有看到其中的重大作用。特別是當你提前行動時,要相信自己的眼力和決定,不要因鼠目寸光者的譏諷、嘲笑或勸告動搖信念。有許多人正是因為這一動搖,改變了以前的主意,而錯失大好良機。記住:他們不會為你的選擇負責任,隻有自己才是責任的承擔者。他們的意見隻能是參考,相信自己最重要。
有的人認為提前行動很容易吃虧,他們認為如果機會不來或風險未出現,做準備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嗎?這種想法看似有道理,但卻經不起推敲,因為他隻考慮了一種情況。人們常說:有備無患,往往做準備花費的成本要比失去的利潤或損失要小得多。這隻是那些行為消極的人為自己找的一個借口而已,他們總會為自己不行動找一個合理的理由。
當然,我們在做預測時,應該慎重做好行動的決定。提前行動絕非是盲目的而應該做好周密的預測和計劃,減少不必要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