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誠信——成功源於誠信(3)(1 / 2)

當物質的文明得到發展的時候,我們的精神卻在不同程度地開始荒蕪。我們開始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甚至,當我們感歎並堅信,世界上除了自己的母親之外,什麼都可能是假的的時候,科學家卻在告訴我們,就在說這話的同時,正有數百名試管嬰兒在誕生。那我們惟一堅信的母親又豈能個個是真?

我們以往的信任都到哪兒去了呢?

我們可以持有懷疑,但我們又怎能沒有信任?隻有彼此間的信任,才是我們生存的根源,而絕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與契約。就像那個枯死的淘金者,僅僅是因為懷疑,就拒絕了信任,從而也就拒絕了原本可以活下去的希望。

重建信任吧,假如沒有了這心靈上的契約,我們的世界將失去平靜和色彩,也許世界真的就變成了那個枯死的淘金者最後生命中的沙漠。

7.6講究信譽帶來財富

恪守信用,意味著人們對自己的話承擔責任和義務,言必信,行必果。

縱使在某一時間或某一件事上,吃點小虧,也應保持個人的信譽。許諾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對不應辦的事情或辦不到的事,千萬不能輕率應允。一旦許諾,就要千方百計去兌現。一個人如果經常失信,一方麵會破壞他本人的形象,另一方麵還將影響他本人的事業。明代《鬱離子》一書中有如下一則商人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濟陽某商過河船沉,他拚命呼救,漁人劃船相救。商人許諾:“你如救我,我付你100兩金子。”漁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隻給了漁人80兩金子,漁人斥責商人言而無信,商人反責漁人貪婪。漁人無言走了。後來,這商人又乘船遇險,再次遇上漁人。漁人對旁人說:“他就是那個言而無信的人。”眾漁人停船不救,商人淹死河中。這就是輕諾寡信或言而無信的後果。

埃及商人奧斯曼成為億萬富翁和副總理的故事,會告訴你如何講求信譽並以信譽為自己事業服務。

埃及商人奧斯曼

奧斯曼,全名奧斯曼·艾哈邁德,出生於埃及伊斯梅利亞城,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

1940年,奧斯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開羅大學並獲得了工學院學士學位,重新回到了伊斯梅利亞城。貧窮的大學畢業生想自謀出路,當一名建築承包商。這在商人看來簡直是白日做夢。奧斯曼也陷入窘境:“我身無分文,但我立誌於從事建築業。為了這種目的,我可以委曲求全,從零開始。”於是,他進入了舅舅的承包行。1942年,他離開舅父,開始實現自己的成為建築承包商的夢,手裏僅有180埃鎊,卻籌辦了自己的建築承包行。

奧斯曼相信事在人為,人能改變環境,不能成為環境的奴隸。根據在舅父承包行所獲得的工作經驗,他確立了自己的經營原則:“謀事以誠,平等相待,信譽為重。”創業初期,奧斯曼不管業務大小、盈利多小,都積極爭取。他第一次承包的是一個極小的項目,他為一個雜貨店老板設計一個鋪麵,合同金隻有三埃鎊。但他沒有拒絕這筆微不足道的買賣,仍是頗費苦心,毫不馬虎。他設計的鋪麵滿足了雜貨店老板的心意,雜貨店老板逢人便稱讚奧斯曼,於是奧斯曼的信譽日益上升。奧斯曼的經營原則獲得顧客的信任,他的承包業務日漸發展。

20世紀50年代後,海灣地區大量發現和開發石油,各國統治者相繼加快本國建設步伐。他們需要擴建皇宮,修築公路等。這給了奧斯曼一個機會,他以創業者的遠見率領自己的公司開進了海灣地區。他麵見沙特阿拉伯國王,陳述自己的意圖,並向國王保證:他將以低投標、高質量、講信譽來承包工程。沙特阿拉伯國王答應了奧斯曼的請求。後來工程完工時,奧斯曼請來沙特國王主持儀式,沙特國王對此極為滿意。

人先信而後求能,奧斯曼講究信譽,保證質量的管理方法和經營原則,使他的影響不斷擴大。隨後幾年,奧斯曼在科威特、約旦、蘇丹、利比亞等國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為享譽中東地區的大建築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