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衛國:難說再見2(1 / 1)

領隊的苦辣酸甜

在國家隊10年,李衛國經曆了3屆奧運會、2屆亞運會、5屆湯尤杯賽、5屆蘇迪曼杯賽和7屆世錦賽,7次獲得國家榮譽獎章。10年裏,李衛國和國家羽毛球隊一起品嚐了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楚。回想起自己10年的領隊生涯,李衛國說,有4次比賽讓他印象深刻,而那4次比賽也能道出領隊的苦辣酸甜。

酸,是一種特別的味道,有時可以為生活增添滋味,但更多時候,是一種能讓你眼含淚水卻哭不出來的難受。

2008年的湯尤杯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男隊希望在湯姆斯杯上實現3連冠,女隊則要衝擊6連冠。此時的中國隊人才濟濟,林丹、鮑春來、蔡贇、傅海峰、謝杏芳、楊維、張潔雯……一大批優秀人才正值當打之年,每個單項都有世界級的實力,如果發揮正常,順利拿下冠軍應該不成問題。

前兩輪比賽,男女隊都輕鬆橫掃對手,勢頭正勁。第二輪比賽是5月12日,是一個舉世震驚的日子,中國的汶川發生了8.0級地震,舉國哀悼。國家隊馬上有了行動,在比賽期間抽空專門做了募捐活動,還趕製了一條為汶川加油的巨幅標語,在賽場展示。

那幾天,李衛國很關心國內的情況,每天回到酒店,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收看有關抗震救災的報道。與此同時,他也隱隱覺得隊伍的氛圍和平時有些不太一樣。過去隊員們見麵有說有笑、打打鬧鬧,可那幾天,無論是在餐廳還是走廊,隊員們見麵都隻是安靜地點點頭,或者微微一笑,整個隊伍的情緒顯得很低沉,幾乎每個人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很少外出走動。每天查房,李衛國發現隊員房間的電視基本都鎖定在央視4套,關注地震救援新聞,隊員們看著電視,流著眼淚,沉浸在悲痛中。

在異國他鄉,還能心係祖國,心係災區,李衛國為隊員們感到欣慰,可是他沒有意識到,悲傷可以激發大家的鬥誌,但有時也會讓人消沉。

尤伯杯四分之一決賽,中國隊對陣荷蘭隊。本以為實力占優的中國隊將毫無懸念地拿下比賽,可誰知卻出現波瀾,第一場女單,謝杏芳就意外輸給姚潔,第二場女單,盧蘭也是一直處於落後,在最後時刻才實現大逆轉,而第三場女單,臨時被調換上場的蔣燕皎因為準備倉促,竟然也輸了。在大比分1比2落後的情況下,好在最後兩場女雙,中國隊優勢明顯,順利拿下,中國隊這才驚險地進入4強。

涉險過關,讓李衛國直冒冷汗,他這時才意識到,悲傷的氣氛已經影響到隊員的比賽心態,必須采取行動。他開始去找隊裏所有人聊天,先是讓醫療和後勤保障團隊收起悲傷的情緒,為運動員營造一個輕鬆的休息氛圍,接著又找到教練們,讓他們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進而幫助運動員盡快回到正軌。麵對運動員時,李衛國則采用了比較柔和的方式,無論是用餐時間還是查房,或者是偶然碰到,他都要笑著和隊員們開開玩笑,拉拉家常。李衛國回憶說:“那時候,隊員們需要的是放鬆,而不是說教,這也是一種開導教育的方式。”等到大家逐漸從悲傷的氛圍中走出來,李衛國又對隊員們說:“你們出來是代表國家的,比賽是你們的工作,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用最好的表現、最好的成績,向災區同胞表達你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