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羽毛球賽事烽火連連,硝煙彌漫。且看歐洲三站,亮點頗多:全英賽,李宗偉、王適嫻等名將狀態回勇,勇奪桂冠,重拾信心;瑞士、德國兩站新人頻出,新意滿滿,屢跌眼鏡。
有小世錦賽之稱的全英賽,中國隊照例全軍出擊,戰局也延續了十多年來的老調調:不丟優勢項目(無敵女雙、穩定女單),力拚強勢項目(拔尖的男單、混雙),不明朗的項目盡力而為(風雲之後的男雙混搭),男隊員中規中矩,女隊員則收獲了回歸的王適嫻及崛起的唐淵渟;瑞士賽拿下三冠,除卻冠軍隊員,田厚威、孫瑜、張楠/傅海峰的表現均可圈可點。其餘諸強中,丹麥、馬來西亞、印度各取一男單桂冠,印尼依然是雙打大戶,不斷進步的日本隊同樣精於此道。韓國和泰國則表現平平。至於德國站,日本隊在準一流高手的混戰中占得了先機。
要去裏約的李宗偉
李宗偉和王適嫻在全英奪冠後,都由心底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奪冠瞬間,持續大概兩秒鍾的時間,他們近乎歇斯底裏:李宗偉跪地狂吼,往前猛地撞了數拳,最後一拳衝前,將大半年來的苦悶盡數宣泄而出;王適嫻轉身揮拳撕扯聲帶,銳利的聲音近似咆哮,響徹伯明翰球館。
他們的心情極容易理解:橫空出世,先受熱捧,爾後挫折,最後狠摔,備受質疑,倍感壓抑,屢屢言退。忽高忽低的評價,時好時壞的際遇,讓他們很難在觸底反彈時保持淡定,勝利後瘋狂宣泄情感也就順理成章了。李宗偉與王適嫻都曾經有一段風生水起、勢不可擋的日子,但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肆意為自己歡呼過了。旁觀者尚且有“這麼長時間憋著不好受吧”的感覺,身在其中,他們的感觸想來更是深刻而強烈。
全英一戰,他們重新證明自己的關鍵點是什麼?李宗偉的鬆弛,王適嫻的回歸。
先說李宗偉的鬆弛。我們都知道,放鬆是發揮競技水準的重要保障。李宗偉在無壓力的狀況下,自是悍勇無比,瀟灑自若,變化極多,快慢皆能,隨意變換節奏的能耐非同一般,一眾二線高手碰上他都先怵了幾分。但碰上林丹、諶龍,包括以前的老對手索尼,李宗偉在關鍵時刻經常僵硬得跟機器人差不多,節奏單一,缺少變化,隻顧執行操練了無數次的套路,總少了最後時刻一錘定音的靈感。說到底,壓力過大導致思維呆滯、戰術選擇單調。
但全英決戰後,李宗偉如是說:“我想不到自己今天會打得這麼好,其實因為腳受傷,來之前兩個星期都沒怎麼練。不過,今天我非常放鬆,隻是盡量去拚吧。因為林丹沒有出來打比賽,諶龍現在是我最大的對手。”放低姿態,哀兵作戰,無欲無求,反而激出了李宗偉最好的狀態。半決賽時,李宗偉費盡心思才跨過韓國的孫完虎這關。多說一句,孫完虎打得越來越像他的教練樸泰相了。決戰諶龍之前,李宗偉對自身的期待值已然降低。開打之後,他更是淡定如常。開局步法簡省,出手果斷,姿態輕鬆,有很多“我可以上前一步搶一下,但還是再磨磨再看看吧”的出球,迫使諶龍多轉體和跑動,節奏被破壞了。
反觀諶龍,全場比賽都在不斷掙紮間等待破局,並且在第二局打出了自己的東西。他已經連續4次擊敗李宗偉,本應知曉取勝之道:開局磨、局間加速、局末拚高攻高防、穩定性和能力。但是,李宗偉這次的心態調試得當,發揮極好,絕大多數出手都留有餘裕,攻擊審慎而更富有連續性,在不斷的成功調動中獲得了極大的自信,把諶龍賴以取勝的每一個環節都破壞掉,把節奏掌控在自己手中,並在諶龍窮追不舍、迫近比分時仍保持了冷靜與專注,遏製了諶龍耐得住、守得穩、不易動搖的最大特點。兩相比較,諶龍一直受困而難以逃脫。
對諶龍4連敗後,李宗偉終究用更好的心態扳回一城。輕裝上陣當然是極好的,在局麵緊張時仍能保持冷靜、尋求變化,更是難得的能耐。但李宗偉能夠把這種好心態留存多久呢?林丹即將回歸,兩人再度交手又會是誰占先機?李諶的下次碰麵,又會是怎樣局麵?
不管怎樣,李宗偉鼓滿了餘勇,為自己爭取到了一份久違的尊重,這個冠軍也讓他收起了之前的退役想法,直言要殺向裏約。我們等著看好戲,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