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機器人三步尋找黑匣子
參考
澳海軍“海盾”號4月7日兩次探測到水下脈衝信號,但需要進一步確認。澳方表示,將使用水下機器人搜尋MH370黑匣子信號。對此,記者專訪了哈爾濱工程大學海洋智能機械研究所所長王立權教授,他表示,現在美國投入“金槍魚21”機器人對黑匣子進行定位,如果這一步有所進展,黑匣子位置有更精確的核實後,可以使用ROV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取樣等作業工作。
在南印度洋應選擇哪種水下機器人?
王立權教授表示,常用的水下機器人分為載人和無人兩種,無人的有拖曳式、自航式(AUV)和水下有纜遙控機器人(ROV)。根據這次的搜索海域深度等條件,使用水下有纜遙控機器人(ROV)相對合理。
王立權教授介紹稱,拖曳式的機器人主要用於勘測海底地形地貌。自航式的機器人一般為無纜機器人,其優點在於機動性更好,但是卻無法實時傳輸信號,隻能記錄當時的數據,理論上這次也可以使用。
而水下有纜遙控機器人(ROV)最為實用,既能下潛探測,也具有作業能力,可以用於此次對黑匣子的搜尋等工作,前提是確定黑匣子位置,否則如同大海撈針一樣難。
水下機器人如何工作?
王立權教授介紹,水下有纜遙控機器人(ROV)是一種標準化產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分為多種,比如重型、輕型、觀測型、作業型等等,而根據下潛深度能力,現在已經有3000米、6000米,甚至10000米的不同類型。此次可能會使用重型的。
現在下潛到6000米深度的該型水下機器人水下航速並不太快,主推方向一般隻有三四節左右,而航程上以中繼器為中心,至少可以行動一兩百米,負載可達幾百公斤。
摘自《法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