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成為城市反恐生力軍
動態
與解放軍不同,武警作為具有特殊內衛職責的部隊,與內地民眾的日常接觸更為緊密,僅次於公安。從中央到地方,橋梁隧道、黨政機關、車站機場,隨處可見到武警執勤的身影,這支部隊自建立以來,一直承擔、維護著政治、經濟、社會安全重任。
在實際執行中,一些領域其實已不需要武警護衛,一些機構不符合武警執勤標準仍然垂青武誓上哨,這樣顯得“有麵子”和“有安全感”。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時下對武警搶險、救災、反恐的需求激增,在編製不擴充的條件下,這就需要改變原有的執勤標準,優化配置,從不需要的地方撤勤,把力量用到需要的地方。
中共十八大以後,這一問題得到高層重視,並以中央權威的規範性文件形式加以落實,實施武警執勤大整頓。
內地武警大撤勤,說起來易,做起來難。有時候是武警願撤,但目標單位不能割舍。但原有的武警配置若不改變,無法適應新形勢安保需求,兵力將捉襟見肘,增加國家財政負擔,亦不利於和諧社會構建。
2012年11月11日,在武漢光穀廣場巡邏的武警,撤勤下來的武警兵力將充實城市反恐機動力量。2013年1月底,駐守廣東省電視台、廣東電台武裝警察撤勤,警衛任務改由保安來執行……這隻是去年年末,由中央統一部署的“武警大撤勤”一幕。
包括近期昆明發生的暴恐案說明,隨著時代變遷,更多的城市設施都可能成為恐怖分子攻擊的目標,武警原有“上勤標準”略顯過時。在總兵員定額不增加前提下,從不符合現時標準,不再重要的目標和哨位,節省下有限的武警兵力,就能多增加一份路麵執勤的機動打擊力量。摘自《新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