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企改革需嚴防有人“化妝逃跑”(1 / 1)

國企改革需嚴防有人“化妝逃跑”

動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並且強調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

當前,國有資本廣泛分布在許多產業和部門,國有經濟布局的收縮,必然涉及到國有資本從一般性競爭領域退出的問題。問題在於,如何防止國有資本退出過程中發生國有資產流失?十多年前,“管理者收購”一度成為國有資本退出的主要形式,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國有資本被低價出售的個案。這一現象被有些人成功地利用,來否定、阻擊國企改革,導致在相當長時期內國企改革處於停頓狀態。然而,改革的停滯並不意味著國有資本不再流失,恰恰相反,部分國企內部人及掌握國企實際控製權的部分官員,趁機挖掘各種“暗道”,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大肆侵吞國有資本。

國有企業改革曆時30多年而未竟,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國企內部的阻力太大。下一步推進國企改革,最大難點依然是如何克服特殊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企業家任誌強最近指出,為何當下不少國企經理人員熱衷於“混合所有製”?因為他們想“化妝逃跑”!即希望借助其他所有製資本的進入,淡化國有企業色彩,以便擺脫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這番話無疑提醒我們,改革國企,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模式與法律保障,很可能出現與改革方向背道而馳的結果。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