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婚喪嫁娶“鬥富”講排場(1 / 1)

婚喪嫁娶“鬥富”講排場

冰點

在東南沿海部分富裕的農村,婚喪嫁娶、民俗節慶的鋪張浪費令人瞠目,一個村大操大辦,光吃喝一年就能吃掉幾百萬元,一個鎮能吃掉近億元。“鬥富之風”不僅造成浪費,更敗壞了社會風氣,“倡儉治奢”已是當前富裕農村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

一座墓地占地約3畝,修建時間長達2年,耗資約400萬

清明期間,一些沿海發達地區喪事大操大辦現象屢禁不止,一些富裕家庭喪事操辦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

一些農村貧困家庭,撐著麵子借錢也要把喪事辦得“風光”。記者在福建省長樂市首占鎮洋村見到,一支綿延一公裏的送葬隊伍,盡管沒有禮樂隊場麵,但6個青壯年抬著紅色的花車打頭陣,家屬披麻戴孝,情景頗為壯觀。

與講排場的葬禮相應,富裕農村修建豪華墓地之風也是屢禁不止。記者在福建省長樂市南陽山腳下看到一處新建成、還蓋著保護網的豪華墓地。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座墓占地約3畝,修建時間長達兩年之久,耗資約400多萬元。這座豪華墓地並不是孤例,近一人高的配對石獅、精美的墓前石雕、高達10米的配對雕花石柱十分醒目。

“一桌酒席上萬元,最可氣是東西通常吃都沒吃就整桌倒掉!”

由於民營經濟發達、農民生活富裕,一些地方民間婚喪嫁娶鋪張浪費,民俗節慶大操大辦,生辰壽宴名目繁多,崇尚奢靡的現象比比皆是。

泉州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村委會主任吳金程說,按閩南風俗,宴席一般晚上八九點才開席,所以大家都是在家吃過飯才赴宴。“一桌酒席上萬元也就算了,最可氣的是這些東西通常吃都沒吃就整桌倒掉了!”晉江英林鎮東埔村村委會主任吳文楚說,他們當地平均家庭年收入也就10萬元,但按習俗,閩南人從出生到16歲就至少要辦5次大宴席。紅事、白事更要辦得“浩浩蕩蕩”,一場花費20萬元是“起步”,50萬元也“正常”。

不富裕的開始“跟風”,“寧窮一年,不窮一天”

記者走訪發現,在鬥富風氣下,一些不富裕的民眾也開始“跟風”攀比,未富先奢。

一比“排場”:擺“陣頭”,你請10個,我就請20個,鑼鼓旗樂綿延幾公裏長,連公路主幹道都被占了;包劇團,你唱三天戲,我就唱五天。

二比“賓客”:一些農村辦宴席講究客人越多越榮耀。一些地方邀請賓客甚至到了“搶人吃飯”的地步。

三比“闊氣”:一個長樂人家的婚禮,端上桌的最後一道菜竟是一疊百元大鈔,作為給赴宴賓客的“壓桌菜”,少則每人幾百元,多則上千元。

吳金程說,受這種風氣影響,很多人“寧窮一年,不窮一天”,寧願東挪西湊去借錢也要擺排場。摘自《海南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