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及時防治西瓜葉枯病(1 / 1)

雨季及時防治西瓜葉枯病

西瓜葉枯病是危害西瓜的一種葉部病害,近幾年來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在西瓜生長的中後期,特別是多雨季節或暴雨後,往往發病急且發展快,使瓜葉迅速變黑焦枯,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嚴重影響西瓜的品質和產量。

西瓜葉枯病主要危害西瓜的葉部,子葉發病初期多在葉緣生水浸狀小點,後變成淡褐色至褐色圓形或半圓形水浸狀病斑,擴展到整片子葉後幹枯。真葉發病初期在葉背麵葉緣或葉脈間,出現明顯的水浸狀小點,溫度大可使葉片失水青枯;溫度小、氣溫高,易形成直徑2~3毫米圓形至近圓形褐斑,布滿葉麵,後融合為大斑,病部變薄,形成枯葉現象。莖蔓發病,產生菱形或橢圓形稍凹陷病斑,可逐漸深入果肉引起腐爛,溫度大時病部長出灰黑色至黑色黴層。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在氣溫10~36℃,相對濕度高於80%的條件下均可發病,多雨天氣,相對濕度高於90%時,易流行或大發生.如在西瓜膨大期,可使大片瓜田葉片枯死,嚴重影響產量.連作地,偏施或重施氮肥,土壤瘠薄或積水,植株抗病力弱,發病重。連續天晴,日照長,對該病有抑製作用。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或降雨前可噴施75%百蓖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萬分之一的碩豐481,發病後或濕度大時可噴施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萬分之一碩豐481,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每隔5~7天噴一次,連噴3~4次,並注重雨後補噴和田間排水。481可有效減輕藥害,促進生長,減輕病害的發生。

鴨梨貯藏技術

鴨梨入庫,溫度應保持在11—15℃,濕度保持95%左右,套袋鴨梨適宜溫度11—13℃,普通鴨梨13—15℃,溫度過低容易襲傷果核,溫度過高梨果出現早熟老化變色,入庫開始至封庫最遲不超過15天。

降溫程序:封庫後,應在原溫度上保持3—5天,然後每3天降溫1℃,降至5℃時,在保持3—5天,以後每2—3天降1℃的速度降溫,(必須根據梨的采摘時間及外界溫度而定),整個降溫過程應在35天左右完成,以後的庫內濕度可保持在85—90%之間為宜。

鴨梨在貯藏過程中,最易發生黑心紅肉,它是一種低溫傷害,雖不影響外觀,但卻嚴重影響商品質量,鴨梨黑心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前期黑心,多發生在入庫後30—50天內,果心發生不同程度的褐變,果肉白色,另一種是後期黑心,是貯藏到第二年3—4月份時發生,果心褐變,果肉呈紅色,果皮色澤暗淡,果肉組織鬆散,不能食用。

主要原因:(1)鴨梨采收時果體溫度較高,如立即貯於低溫冷庫中,由於溫度的急劇變化引起低溫生理傷害而造成黑心病。(2)采收過晚,根據有關資料報道,鴨梨采收最晚不得晚於9月15號,9月5號左右采收可減輕黑心紅肉的發生,但影響果品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