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蚜蟲類天敵昆蟲的生活習性及利用

一、草蛉

主要種類。大草蛉、麗草蛉、中華草蛉等。

1、寄主:蘋果黃蚜、蘋果瘤蚜、梨二叉蚜、梨粉蚜、梨圓尾蚜、桃蚜、桃瘤蚜、麥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豆蚜、柳棉蚜等。亦捕食紅蜘蛛類及其卵;還能捕食棉鈴蟲、各種夜蛾、造橋蟲的卵;捕食棉鈴蟲的小幼蟲、卷葉蟲,以及介殼蟲如鬆幹蚧及其卵等。

2、大草蛉生活習性:1年發生4代,以蛹在繭中越冬。4月中下旬大量羽化,6-10月均有成蟲發生,各世代有明顯重疊現象。夏秋各代蟲期:卵期3-12天,幼蟲期8-31天,蛹期9-28天,產卵前期11-18天,一代曆期31-53天。每頭雌蟲平均產卵780餘粒。成蟲白天和晚上均能活動,夏季上午6-9時和下午17-20時活動較盛。成蟲有趨光性。成蟲產卵常10多粒至數十粒聚產在一處。卵的顏色由綠變灰白至灰色即孵化。卵被寄生蜂寄生後2-3天變黑。卵孵化0.5-2小時後幼蟲沿卵柄爬下開始尋找食物。幼蟲和成蟲捕食各種蚜蟲為主,亦捕食其他害蟲。1頭幼蟲1代共捕食蚜蟲600-700頭,成蟲能捕食500頭左右,一生能消滅蚜蟲1000-1200頭。幼蟲老熟後在葉背葉脈附近或其他皺褶處結繭化蛹。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陸續結繭化蛹越冬,多在樹皮縫、樹洞穴、枝幹傷口及枯枝落葉內等處。分布全國各省區。

3、麗草蛉生活習性:以蛹越冬,1年發生4-5代,因成蟲壽命及產卵期很長,各世代亦有重疊現象。4月下旬越冬蛹開始羽化,5-10月均有成蟲發生。卵比較分散。夏秋各代蟲期如下:卵期3-5天,幼蟲期9-18天,蛹期10-14天,產卵前期5-9天,一代曆期27-43天。每頭雌蟲平均產卵630餘粒。成蟲亦有趨光性,黑光燈及日光燈均可誘集大量成蟲。幼蟲和成蟲捕食蚜蟲、紅蜘蛛等。其食量與大草蛉相似。分布同大草蛉。

4、中華草蛉生活習性:以成蟲越冬,1年發生4-5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成蟲出蟄,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產卵,卵較分散。7月發生第1代成蟲,8-11月均有成蟲發生。每頭雌蟲平均產卵488粒。各代曆期因氣溫不同而有長短,平均氣溫13-19℃時,一代曆期64天;21-22℃時,曆期30天;27-28℃時,曆期24天。其中卵期3-12天,幼蟲期8-27天,蛹期8-17天,產卵前期4-8天。幼蟲、成蟲均捕食蚜蟲、紅蜘蛛等。分布於我國各地。

5、利用途徑:⑴保護越冬繭。如在樹的孔穴、石縫、落葉上發現越冬繭,可加以采集,保護於天敵羽化籠中,放於冷涼的室內,嚴寒過後移掛於室外涼冷處,4月成蟲羽化後,立即釋放於果園。⑵4月中下旬成蟲羽化期,果園不宜噴接觸性殺蟲劑,其他時間也宜少用。⑶用日光燈或黑光燈誘集成蟲,移放於果園。⑷用蚜蟲或米蛾卵等進行人工飼養,將卵、幼蟲或繭移放於果園。如一時不用,可將幼蟲逐漸降溫飼養,一般可降至12-15℃,待其結繭化蛹,即可冷藏於5-6℃的冰箱中。3-4個月,成活率還可達75%以上。

二、食蚜蠅

主要種類有黑帶食蚜蠅、狹帶食蚜蠅、月斑鼓額食蚜蠅、斜斑鼓額食蚜蠅、六斑食蚜蠅、細腹食蚜蠅。

1、寄主:蘋果黃蚜、蘋果瘤蚜、梨二叉蚜、梨粉蚜、梨圓尾蚜、桃蚜、桃瘤蚜、菜蚜、玉米蚜、麥蚜等各種蚜蟲。

2、黑帶食蚜蠅生活習性:1年發生4-5代,以老熟幼蟲、蛹或成蟲過冬。4-12月均可見到成蟲。成蟲翱翔於空中,常振動雙翅,保持原位不動。它在蚜蟲群中點點產卵。夏季,卵期2-3天,幼蟲期與蛹期均為6-7天。成蟲采食花蜜,幼蟲捕食蚜蟲,以口器抓住蚜蟲,舉在空中,吸盡體液後,扔掉蚜蟲屍體。各齡幼蟲平均每天可捕食蚜蟲120頭,整個幼蟲期每頭可捕食蚜蟲700-1500頭。幼蟲老熟後在葉背或蚜蟲危害造成的卷葉中化蛹。秋季果樹或林木上沒有蚜蟲時,常遷飛至麥田、菜園或林間草本植物上捕食蚜蟲,以後入表土層化蛹越冬。此種食蚜蠅分布極普遍,在我國北自黑龍江、南至廣西、雲南、西藏均有分布。

3、狹帶食蚜蠅生活習性:1年發生4-5代,以蛹或成蟲越冬。6月上旬發生第1代成蟲,以後7-10月均有成蟲發生。此蠅幼蟲捕食蚜蟲。國內自南至北均有分布。

4、利用途徑。⑴少噴或不噴接觸性殺蟲劑,蚜蟲與食蚜蠅為200:1的情況下,可以不噴藥。⑵早春2、3月可從菜園采集越冬幼蟲或蛹,保存於室內冷涼處土中,待成蟲羽化時放入果園。必要時可冷藏於5-7℃的冰箱中,冷藏中土壤不可太幹,待需用時取出放入室溫下待其羽化,或直接放入果園。⑶果園、林帶、糧田、菜園有計劃的布置,使食蚜蠅有遷移繁殖的機會。

草莓保護地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保護地栽培草莓要選用休眠較短、在低溫條件下開花多、自花授粉能力強、黑心花少、果型大而整齊、畸形果少、產量高、風味佳、特別是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種,如豐香、定交早生、弗傑利亞、哈尼、全明星及春香等。

2、建園草莓具有喜光、喜肥、喜水、怕澇等特點,園地最好選擇地勢較高、地麵平坦、土質疏鬆、土壤肥沃、酸堿適宜、排灌方便和通風良好的地點。若為坡地,則坡度應不超過2~4°。坡向以南坡和東南坡為好,在風大地區,尤其是春季幹風嚴重的地區,應事先建立防風林,以防影響授粉受精。若土壤不適宜,應先進行改良。前茬作物為番茄、馬鈴薯、茄子、黃瓜、西瓜和棉花等的地塊,應嚴格進行土壤消毒後,才可種植草莓。因為這些前茬作物的立枯病等病害與草莓芽枯病等病害為同一種真菌引起。草莓較其它水果不耐貯運,對采收和銷售時間要求嚴格。因此,大麵積發展草莓,還應考慮到交通、消費、貯藏和加工等方麵的條件。宜在大、中城市和大的工礦區附近有計劃地發展,確定適宜的發展規模;在遠離城市的地方,要考慮交通條件、銷售途徑等問題;切忌盲目擴大麵積,造成產品過剩。

3、適宜大棚結構草莓棚室宜東西走向,前坡角度30~35°。前坡麵的開頭以拱圓形為好,既能解決南端低矮不便作物生長及操作問題,又因弧度大於斜麵角,從而增加了光線的照射。前坡麵積不宜過大,以前坡垂距接近或略小於主栽畦長度為宜。大棚骨架最好采用鋼架拱梁和玻璃纖維化水泥拱梁無支柱式,東西方向3米架,代替支柱,其上拉琴弦,弦上拱梁間用粗竹架支撐。棚膜應選擇聚乙烯無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