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太爺越想越興奮,橫豎都是好事,得趕緊將其上報郡首,說不定自己會借此往上爬一步。舞陽縣的中堂他已經坐了六年之久,早就想換把交椅了。
回到縣衙,丁老太爺心急火燎的將縣丞喚了來,將自己覺得欒奕是神童,準備上報郡首的事詳詳細細說了出來。卻見縣丞接連搖頭,丁老太爺便問:“怎麼?有何不妥?你難道不覺得欒奕此子天賦非凡嗎?”
縣丞又搖了搖頭。
丁老太爺不耐煩了,“既然你覺得聰穎過人,為何搖頭,不讓本官上報朝廷。”
“嗯?”縣丞連忙解釋,“柯並非不讓大人將縣內神童降世一事上報朝廷,而是覺得大人不可僅報欒奕一人。欒奕七歲之齡統轄諾大個起鳳閣確實讓人驚歎,寫出來的故事更是美妙絕倫讓人震驚,此不為神童誰是神童?”
縣丞瞥一眼丁縣令見其捋須頷首,便接著道:“柯有幸隨大人去過幾次起鳳閣,對起鳳閣諸子頗有了解。且不提欒奕,柯以為起鳳閣其餘諸子亦是各個不凡。
且說畫技,起鳳閣雅間中的畫均出自毛玠之手,此子同樣年不過8歲,卻能繪出雲山霧海的磅礴之境,水中遊魚的靈動之感,實乃罕見;
再說戲誌才,8歲之齡敢在近百人目光注視下講述故事本就不易,而他卻能將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其口才可見一斑;
其餘單福、郭嘉年齡比欒奕還要小上許多,談吐之間卻隱隱蘊含著英氣,每與我談話,對答如流,有條有理,宛若成人一般。由此,柯以為,大人可以將縣內出現神童一事報予上官,不過不是報一個,而是欒奕、毛玠、戲誌才、郭嘉、毛玠五人同時上報,交由郡首大人定奪。”
“什麼?五個?”丁老太爺越想越覺得縣丞說的有道理。一氣出來五個神童,神童紮堆往他懷裏送,那絕對是空前絕後的功績啊!“來人啊!筆墨伺候。”
欒奕卻是不知丁縣令與師爺間的這番謀劃。他和夥伴們每日仍在學業與商業間瘋狂的忙碌著。
不出欒奕所料。自丁縣令收到家具,將其擺在正堂。木易坊的桌椅家具銷路一路飆升,舞陽縣內外眾多富豪、財閥爭相前來搶購,一要就是十數套、數十套,供不應求,把木易坊的工匠們累得夠嗆。
現狀如此,欒奕不得不擴大生產,將工匠的數量擴大至50人才算緩解。不過人數是上去了,可原來的院子又顯得小了些。無奈之下,欒奕隻得讓戲誌才出去尋片土地,買下來新建一片新的工坊。
炎熱的夏季就這樣在熱火朝天中漸漸過去,起鳳閣、易木坊諸多事宜漸入正規,欒奕、郭嘉他們終於可以清閑下來,做個快樂的富家子。這不過他們手中的財富都是自己親手掙下來的,捧在手心心安理得。
秋日的一個晚上。起鳳閣喧囂不斷,欒奕、郭嘉、單福、毛玠優哉遊哉地坐在角落裏,一邊品嚐著剛剛炒製出來的熱乎乎地西瓜子,一邊津津有味的傾聽著戲誌才說評書,可謂瀟灑至極。
樂嗬間,隻見欒福走了過來,身後還跟著一人,看那人模樣像是權貴之家的家丁。家丁繞過人群,跨上木橋,穿過水渠來到欒奕身邊,躬身行禮,將門貼遞了過來。
欒奕打眼一瞧,門貼上赫然寫著“荀氏攸字公達”幾個字。
“竟是荀攸?”欒奕一愣,向家丁行禮問候。“不知荀先生有何吩咐?”
家丁舉止也很前躬,又從懷裏掏出一卷書信遞了過去。
欒奕展開細看,原是數日之後荀家準備在起鳳閣辦一場家宴,希望欒奕通融,到時候別接待其它客人。到時候荀家定會多出餐資,以彌補欒奕的損失。
荀家來訪,欒奕自是萬分歡迎。就算他們不說,欒奕也會幫他們包場。當即讓家丁回去轉告荀公達,他定會按囑托行事,並做好十足的準備,絕對不負公達所托。
說完,他隨手從袖子裏摸出幾個大子兒塞進家丁手裏。家丁推脫不過隻好笑納。臨走時,欒奕又讓欒福給家丁成了幾兩瓜子,拿回家吃著玩。
家丁欣喜不已,這炒瓜子是起鳳樓新出的小吃,別的地方沒賣的,就連起鳳樓每天也就做那麼幾斤,想買都買不到。於是乎,物以稀為貴,再加上起鳳樓的品牌,炒瓜子的價格漲到了離譜的程度,據說現在的價位是40貫2兩,相當於半鬥糧食的價格,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而他,不過跑個腿而已就白得小半斤,賺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