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聖母教傳教故事之中,還有一則故事十分典型。
曆城縣內住著一位鐵匠,名叫李壯。他與他的鄰居張財交惡多年,倆人互相看著不順眼,時不時因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罵起來,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大打出手。兩家頂梁柱鬧得不快,各自的妻子、兒女亦是關係緊張。
於是,一牆相隔的兩戶人家總是互相提防著,生怕對方做些對自己不利的壞事。
時日一久,李壯覺得這樣人心惶惶的過日子實在太累,便找到教堂去。在神仆指點下,李壯學會了禱告,借禱告向聖母懇求解開自己跟鄰居張才的矛盾。
禱告詞念完,一句“啊,大門”剛剛落地,他便亟不可待的走出自家院落,恰好在門外的大街上看見張財外出回來。
隱隱約約間,他竟覺得張財看自己的眼神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不再那麼充滿敵意,而是透著幾分柔和、親善。
李壯大為欣喜,暗歎:沒想到懇求聖母的事這麼快就解決了。連忙大踏步迎向張財。
張財見李壯朝自己走了過來,起初嚇了一跳,還道是李壯又要跟自己幹架,下意識往後退了兩步。可是將目光迎向李壯的時候,竟發現這家夥臉上竟帶著微笑。
笑?張財不知多久沒看見李壯笑過了,今天這是犯了什麼病?
“張老弟。”李壯顯得有些尷尬,同時還透著幾分讓人覺得可愛的靦腆。“吃了嗎?”
“啊?”張財愣了半天,沒好氣兒的說:“這才啥時辰,你家才這個時辰吃飯呢!”
耶?李壯愣了愣,聖母不是幫著解決矛盾了嗎?這張財說話咋還是這個口氣。不過,他仍堅信聖母已經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打個哈哈又道:“是是是,張兄弟說得對,現在確實不是吃飯的點。”
張財更納悶了。平日裏李壯那張臭嘴跟吃了大糞一樣,說他一句,他得頂十句,嘴上說不過就動手打人,今天咋泛起邪來,非但不罵人,還主動承認錯誤……真是邪了。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李壯笑眯眯地對著張財,說話客客氣氣,就算張財想罵他也找不到理由。同時,張財心裏還覺得,這李壯擺出一副不計前嫌的高姿態,自己也不能讓他壓下去。於是,張財說起話來變得親和了許多,“你這是要到哪去?”
李壯一聽,暗道:這就對了,聖母果然把矛盾給解決了。“俺去曆山一趟。”
張財問:“太陽那麼毒,去那作甚?”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財下意識說的一句“太陽那麼毒”聽在李壯耳朵裏就成了關心,於是更加堅信聖母的大能。“張兄弟還不知道吧!曆山腳下新開了個叫做教堂的廟,裏邊的聖母神仙可靈驗了。俺老李試著求了幾次,願望全都實現了。這不,尋思過去奉獻幾個大錢,算是還一下願。”
“俺也聽說那聖母教了。當真有你說的那麼靈?”張財問道。
“千真萬確。俺親自見識過,這不一個時辰前剛祈禱了個願望,這就成真了。”
張財欣喜不已,嘴角不由上揚,露出微笑,“真有此事?那好,俺正好遇到點難事,想求求神仙嘞。咱們一同去吧!”
“那感情好。”李壯笑的開懷,“對了,張兄遇到啥難事了。不妨說出來聽聽。”
“還不是家裏那點事,不提也罷!”
“說說吧!看看俺有啥能幫上忙的。”
張財一臉苦相,道:“這不……三小子想去學堂讀書,可是俺家的情況你也知道。俺每月就那點算賬的工錢,養那麼一大家子人,哪裏供得起他上學堂。”
“哎?”李壯眼前一亮,道:“俺聽教堂裏的神仆說。主教大人要在教堂裏開學堂,免費教小孩讀書。何不把三小子送到那去。”
“還有這等好事?”
“可不咋地!”
……
於是,原本矛盾重重的鄰裏,就這樣冰釋前嫌,有說有笑的並排走向了曆山。人皆雲,心態決定一切,人際間的交往同樣如此。
正如李壯所說,教會承辦的學院正式開始招生了。凡在濟南國內長期居住,年齡在八到十四歲之間的孩童,均可報名。在通過體檢及記憶力、反應能力考核後,排名前200者方可入學。
隨後教會首批200名學員將被平均分配到經學、數學、匠學、醫學、藝學五個專業裏,其中經學、數學專業與潁川學院所學內容相似,隻不過一個更專注於經史子集和《聖母經》的學習,另一個則更側重於學習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