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願效犬馬之勞(2 / 2)

“如此……”黃忠單膝跪地,拱手道:“子奇先生若能治好家子之症,便是對我黃氏一家有再造之恩。黃忠願為子奇先生做牛做馬,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

欒奕連忙將黃忠攙扶起來,“漢升將軍嚴重了!奕來尋將軍不為其他,隻求先生入聖母教教領一軍,為聖母鷹犬,為大漢護軍。待來日天下有難,你我及諸位兄長當為天下計、百姓計,竭盡全力匡扶正義。”

欒奕話說的義正言辭。黃忠聽得大為動容,正色道:“忠,願效犬馬之勞!”

接下來,欒奕告訴黃忠說,其子黃敘的病多拖一天,則多一分危險,若想根治且不留後遺症,需盡快啟程隨他回濟南。

長久以來,作為黃家的獨苗,兒子的病情一直是黃忠最大的心病。兒子若是沒了,他黃忠做再大的官又能如何……

是以,為求兒子無恙,黃忠當即決定即可打點行裝北上遷徙,令夫人在家整裝,自己則卸下寶甲,取出印綬奔赴州牧府辭官。

黃家祖上本遺留下些許資財,可到了黃忠這一代,子嗣黃敘身患重病,連年問醫抓藥幾乎耗盡。再加上黃忠為人仗義,軍中士卒多有軍餉不足填補家用者,他便從自己的餉銀中抽出大半分給眾人。平日裏沒能攢下幾多銀兩。是以家中細軟並不豐裕,僅用一夜黃夫人便將值錢事物整理得當。

翌日一早,黃忠租來兩輛大車,一輛承載家行裝,一輛運載黃夫人與病子,與欒奕、典韋、關羽、張飛一同,踏上了北行之路。

與來時的路線不同,北歸時,欒奕沿洞庭湖北進,至巴丘港轉乘江船向荊州複地進發。他想,既然好不容易來一趟荊州,就不能不去襄陽拜會一下龐德公,順便問問龐德公是否知道自己幾位師兄弟的下落。

自聖母教創立以來,欒奕愈發發覺人才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那日與濟南國前長史朱英對抗最為激烈的時期,如果郭嘉、單福陪伴在自己身邊,就不會發生曆城縣城中被圍的情況,小武、小柏也不會如此悲壯離世。

渴望人才的心,促動欒奕向襄陽進發,一路風吹日曬,風風火火趕到襄陽,經多方打聽,好不容易在襄陽城外的深山裏尋得襄陽別院。

遺憾的是,龐德公此時並不在家,去別處遠遊去了。值得慶幸的是……龐德的侄子,後被人譽為鳳雛的龐統並未同去,守在襄陽家中。

欒奕與龐統想見,自然少不了一陣再續前緣。想當年龐統隨龐德公拜訪潁川學院之時,龐統還是個流著鼻涕的小孩子,如今時過境遷,小家夥長大了不少,那張醜陋的小臉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舒展開來,五官搭配起來中看了不少。

相互寒暄一陣,龐統問欒奕最近在做什麼學問。

欒奕靦腆一笑,隻說自己許久沒有鑽研學業,隻是在父親身邊,做些利國利民之事。接著,他又掏出一套《聖母經》遞到龐統手中,並揭開封皮給龐統看,道:“這本書是奕一早為士元賢弟備下的。賢弟可將其當故事書,看著玩。”

龐統望一眼書簽,旦見書上龍飛鳳舞撰有幾行大字,“士元賢弟雅鑒。——欒子奇”心中不由為多年未見,欒奕仍記掛著他而暗暗感動。他道:“子奇先生所作之書必然不凡,統自會細細研讀!”

閑聊一陣,欒奕開門見山,問龐統是否知道郭嘉、單福、戲誌才、荀彧他們行蹤。

龐統驚問:“奕哥兒尚不知乎?單福哥哥犯事之後,化名徐庶字元直,現就隱居在襄陽城外。其宅據此不過三裏!”

“什麼?”欒奕大喜,連拉帶扯,拽著龐統起身。催促其帶自己去尋單福。

一行人才入龐府,又心急火燎趕往單宅。縱馬奔馳三裏,眼見深山之中,群綠圍繞下,一座簡陋茅屋之中飄出縷縷炊煙。

見到此情此景,欒奕不由潸然淚下。這茅屋……實在太寒酸了。四麵牆皆由泥坯堆砌而成,房頂幾根細梁上,搭著一片亂草,算是屋頂。

這樣的破房子,莫說下雨,就算普通的寒日,也擋不住寒風,一副透風撒氣模樣。久居宅邸的欒奕,甚至無法想象,人是如何在這樣的窩裏入住的。

他抹一把眼角熱淚,大步流星衝進院落,用帶著濃濃哭腔的音調大喊:“單伯母,侄兒來了。福哥……奕來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