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華不注(2 / 2)

無奈之下,欒奕隻得暫時將大軍的指揮權交予徐庶,典韋從旁輔助。自己親領關羽、張飛、趙雲、黃忠、許褚、太史慈,攜神殿騎士,策馬追擊。

鐵騎所過之處又是一陣血雨腥風,斬首上千人,俘虜不計其數。

戰馬嘶鳴,一路追出30餘裏,遙遙的,看見前方一山立於群湖環抱之中。

欒奕識得此山,知此山因形態頗像一朵倒扣的蓮花,得名“花骨朵”山。後有賢達覺得“花骨朵”這個名字實在不雅,便取“花骨朵”的諧音,將其命名為“華不注山”。當地百姓則更愛簡稱其為“華山”。山下一彎大湖,直通濟水,乃是蓮子湖。湖水清明,倒影山景,兩岸蔥翠,景色宜人。

說起這華山,還真頗有一番來曆。《春秋左傳》中有載,春秋著名戰役“齊晉鞍之戰”即發生在華山附近。公元前589年,魯、衛、曹三國軍隊,集戰車八百乘,步兵六萬,與齊國戰於鞍(北馬鞍山),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齊晉鞍之戰”。經過一場鏖戰,“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齊軍潰敗。晉軍追擊齊軍,繞著華不注山追了三圈)”。齊頃公乘坐的戰車被樹幹絆住,驂乘逄醜父與齊君換裝易位,晉國大將韓厥趕至,行臣禮,逄醜父“令”齊君去華泉取飲,齊頃公借機而逃。故華山又得名“金輿山”。

華山山水皆備,一派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模樣。自古一來,修道之人對其青睞有加,在山上結廬、修廟,潛心修行,高人輩出。曆史上,唐代大詩人李白更是千裏迢迢,趕赴齊州(既濟南),特意到華不注山上的紫極宮,在這裏收授道籙,正式加入道門。由此可見,華不注山在中國古代道教中地位不同凡響。

東漢末年時期,華不注山上也有多所廟宇。隻可惜,這些道觀在朱英統治時期,被妖道楊牟盡數強搶了去,舊日道人,要麼被驅離,要麼被殺害,堂堂道教名山,廟宇裏竟關了數十名良善女子,以供邪教驅使任人玩弄,以收取高額交換奉銀,成了楊牟邪教的淫窟。

欒奕趕走朱英後,將廟宇收入自己手中後,放還廟中眾女,將廟宇修葺一新,改成了教堂。欒奕還親自為教堂題匾,命名為“青蓮教堂”。並派入神仆5人,負責華山周邊村鎮信徒禮拜事宜。

教會軍馬追趕黃巾賊眾至曆山之下,欒奕持鞭抬手。千餘人馬同時拉韁止步。

張飛不明白追得好好的,為什麼忽然停下,上前詢問道:“四弟,咋地了?”

欒奕緊皺眉頭,沒有回應,隻是抬頭仰視湖畔的高山。

關羽、張飛等人順著欒奕的視角遙望華不注山,隻見山中熊煙滾滾,教堂中竟燃起了大火。

密林中,教堂外不遠處的空地上,清晰可見五支巨大的木質十字架。每個十字架上均捆有一具無頭屍首,憑衣著,以及長袍胸前的十字徽章,一眼便能看出這五具屍首不是別人,正是青蓮教堂裏的神仆。

“庶子乃敢!”許褚氣的哇哇大叫。

張飛亦是扯著嗓門罵罵咧咧,“張飛不殺朱英狗賊誓不為人。”言畢,提起丈八蛇矛便想往官路上衝,追擊朱英而去。

欒奕趕忙阻攔,望一眼官道一側的密林,再瞧一眼另一側的華不注山。勸阻道:“三哥莫要中了朱英狗賊的奸計。”

“是何奸計?”

欒奕冷哼一聲。暗討:“這朱英不愧是武人出身,青年時做剿過數次山匪,也算有些謀略,竟想出這半路設伏,再用激將之法,引自己上鉤的法子。不過……他也太過小覷了我欒奕,堂堂世之神才,怎會被這些許伎倆誆到!”

“三哥請看。華不注山青山綠水,按理應該飛鳥走獸雲集才對。然則此時此刻,深山密林之中,卻是飛鳥無蹤,走獸無音。為何如此?”欒奕正色,言曰:“吾料山中,與路邊密林中必有伏兵。追之必中埋伏。”

“怕他個鳥!”張飛已是怒不可赦,氣呼呼大吼,“有伏兵又如何。看俺老張怎地一槍一個將之挑於馬下!”

“三弟不可魯莽!”這是今天以來,關羽說出的第二句話。第一句話是在斬殺田達、田山之後,向欒奕回報時,說了句“羽,幸不辱命!”關羽又道:“敵暗我明,我軍人少,若中埋伏後果不堪設想!”

太史慈心有不甘,道:“難道就這麼眼睜睜看著朱英狗賊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