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兗州大捷(2 / 2)

戰局已定,兗州刺史劉岱主動領親隨拜謝。遙遙看到劉岱大旗,欒奕連忙翻身落馬,拭去帽簷上的血滴,整齊衣冠,大步迎了上去。

劉岱下馬叩拜,問曰:“這位可是子奇先生當麵?”

“區區正是在下,拜見刺史大人。”欒奕連忙將躬身叩拜的劉岱攙扶起來,“在下官卑人輕當不得刺史大人如此大禮。”

“先生遠來兗州馳援,實乃兗州萬民的恩人!岱身為兗州父母,自應好生感謝。請受劉岱一拜!”說著,劉岱又要拜倒。

欒奕連忙搶先一步跪地,將劉岱托住。“刺史大人折殺下官了。哪有上官叩下官之理。況且奕此番來救,乃受天命,為解貴州聖母教諸善之難;承君令,謀破各郡反賊之圍。職責所在,刺史大人無需放在心上。”

“子奇先生高義。”劉岱一臉的盯著欒奕來回瞧看。暗歎:且不提此子之才華,僅這居功而不自傲一點便是難得,將來定然不同凡響。想我劉岱,漢室宗親,眼見宗室廟宇一日不如一日,當朝更是奸佞當道,國患連連,怎能不心急?如今,大漢能出欒奕這等人物,誠如徐子將給出的評價,“救世之才”,將來登堂入閣,除閹黨破外戚,定會有所建樹。大漢得救之日不遠矣!

劉岱霎時間容光煥發起來。他卻忘了,就在昨日自己還曾給過欒奕“不過如此”的評價!

劉岱牽著欒奕的手,激動地說:“子奇先生,遠來勞頓,何不到城裏歇歇腳,飲些水酒。”

“劉刺史好意,奕心領了。隻是,兗州這邊戰事雖熄,青州那邊仍生靈塗炭,晚去一分,說不定便會有條性命消亡,有個家庭離散。奕實不忍之,需立即趕往。軍務纏身,萬望刺史海涵!”

“子奇這是說的甚話!君胸懷大義,心係社稷黎民,岱甚是欽佩。有何岱能效勞者,盡管開口便是。”

欒奕想了想,探究地問道:“確有一事,需與劉刺史相商!”

“但說無妨!”

“濟南國小民寡,錢糧稀薄,如今又逢亂世,更是入不敷出。此番南下兗州,兵馬消耗甚多糧草,難以支持東入青州!是以……”欒奕一麵哭窮,一邊打量劉岱,繼續道:“是以汗顏相求。求刺史借些糧草,以充軍用!”

“這……”劉岱心頭暗笑。欒奕說濟南國國小民寡,那是實話。濟南號稱是國,實際上不過就是個大一點的郡罷了,所轄地域確實不大,人口確實比堂堂九州之一的兗州少了許多。說濟南糧草不足,也有可能。畢竟耕地麵積在那兒擺著呢,一年也就長那麼些糧食,確實匱乏。不過,說濟南國窮,打死他也不信。但凡去過濟南的人都知道,那裏可是全大漢首屈一指的富碩之地。往來商隊車馬不斷,雲集入各處作坊。琉璃、布匹、木製家具,各個都是受大漢各地熱捧的商品,儼然成了大漢最受熱捧商品的出產地和集散地。用日進鬥金來形容他的繁華都有些牽強,日進千金還差不多。

更有人言,濟南國想找個乞丐都難。連乞丐都沒有,能說窮嗎?既然這麼有錢,想要糧草,何不出資購買?

當然,劉岱並沒有把這番話說出來。人家大老遠來幫自己打反賊,也應該給與適當的回饋。這是規矩,更是大漢人人皆知的潛規則。若不如此,下回兗州遭難,人家欒奕就不一定舉兵來幫了。就算來幫,也要等賊人把你打空了,打垮了再說。當即表示,“岱自會準備妥當,還望子奇笑納!”

“謝劉刺史相助!此外……”

“噢?子奇還有何事?”劉岱的臉不由向下拉了拉,心想你這欒奕,剛誇了你居功不自傲,怎地又貪得無厭起來。給了糧草還想要甚?

“刺史大人!”欒奕正色道:“此役你我聯手大破賊軍,俘獲甚多。奕想著,可否將這批降卒轉交給奕來處治?”

“哦?”劉岱揚了揚眉。他正犯愁該如何處理這批降足。殺吧……屠殺太多,有違天道,他怕損了自己的陽壽。放了吧!這麼多反賊抓而複放,豈不成了放虎歸山,萬一再集結起來反攻兗州那可怎麼辦。押著吧,白耗糧草……如今,欒奕主動要人,他自然樂得順水推舟。“子奇若要,隻管領走便是!”

欒奕連忙作揖稱謝,“刺史大人放心。表奏之時,奕自然不會忘記記上刺史大人俘敵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