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欒奕問自己為什麼被抓,盧植憤憤而談:
原來盧植於冀州領兵與張角大軍對峙,因戰機不明久無戰國。靈帝對此十分不滿,便遣宦官左豐詣軍觀勢,左豐是十常侍的人馬,權傾朝野。有人勸盧植花錢賄賂左豐,盧植不肯,曰:“軍糧尚缺,安有餘錢奉承天使?”左豐恨之,言盧植畏敵不進,靈帝大怒,這才令人用囚車押盧植回京問罪。
聞知詳情,欒奕歎息不止,“沒想到你我二人竟都受閹人所害!”
盧植憤慨道:“閹黨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得安寧!”
趕赴京城的路上,盧植和欒奕既然同為武將,探討的話題自然也就多與排兵布陣、兵法韜略有關。
在詢問過欒奕幾番征戰的運兵策略之後,盧植大為稱讚,不過也指出了欒奕作戰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在過往的戰例中,欒奕過度依賴大隊騎兵。當然,在平叛的戰役裏,叛軍因缺少戰馬沒有成規模的騎兵大隊,很容易在欒奕手上吃虧。可是若跟羌人、匈奴等草原民族作戰。草原鐵騎弓馬嫻熟,漢人的騎兵不善騎射,很容易吃大虧。所以對付草原民族,欒奕現在的戰法絕不可取,唯有將步軍陣法活學活用才能克敵製勝。
在對抗外族入侵方麵,盧植久在幽州領兵,經驗豐富,向欒奕傳授了許多克製騎兵的軍法陣列。欒奕收獲不小,感激之言不絕於耳。
聊天的時候,欒奕忽然想起盧植是劉備的師傅。去歲年末,他去幽州涿郡找張飛、關羽之時故意沒有尋找正織席販履的劉備。因為,在三國諸多霸主之中他最提防並非雄踞北方,能力超群的曹操,而是眼前這個織席販履的劉玄德——這個東漢末年最大的野心家。
曆史證明,劉備的野心不可謂不小。這個創業初期屢戰屢敗的家夥,像隻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幾經輾轉,他先後投降過曹操、袁紹、陶謙、劉表,到處蹭飯吃,但奇特的是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待他甚厚,可見此人確有幾分才華。然而,即便是有這樣優厚的待遇,劉備仍不滿足,他不想給人打工,秉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精神,多次叛逃,自占山頭。
劉備的生存能力之強,唯有漢高祖劉邦可以與之媲美。像這樣的人物,欒奕自是不敢招至揮下,萬一將來大亂一起,叛離自己而去,少不得一筆大大的損失。
此外,欒奕還覺得劉備過於虛偽。世人皆雲劉備仁德?可劉備真的仁德嗎?仁德的人會承諾戰後將荊州歸還東吳,結果真到了該歸還的時候耍賴不給嗎?從經濟哲學上講,人都是利己的,也就是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利己為目的和驅動力的,所以仁德這種利他行為是不符合廣義價值觀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之所以仁德,是為了抬高自己聲望而仁德,是在演戲。不得不承認,劉備的戲演的很好,騙過了所有的人,包括曹操、袁紹、孫權……
為了避免劉備將來成為自己的絆腳石,他不僅不能跟劉備接觸,還要為劉備設下障礙,阻止其未來得勢。比如,欒奕先劉備一步將關羽、張飛招至揮下,如此一來就等於卸去劉備雙臂。沒了關羽張飛,劉備還能成為後世雄踞蜀中的昭烈皇帝嗎?
欒奕對此頗為好奇,便試探著詢問盧植可有一名叫劉備劉玄德的徒弟。
“哦?子奇也知玄德之名?”連盧植也不得不承認,欒奕現在乃是大漢赫赫有名的名士。其名望在年輕人中甚至遠超大儒盧植本人。在大漢這個注重名望的時代自己默默無聞的徒弟被欒奕這樣的名士知曉,無疑是值得榮耀的事情。
欒奕笑著表示,自己聽別人提起過劉玄德乃仁義之人,遂心生好奇。“不知玄德兄現在何處高就?”
“嗨,我那徒兒為人謙厚,奈何時運不濟,報國無門!”盧植這才娓娓道來。黃巾亂起之後,劉備響應國家號召,組織鄉勇協助官兵討賊。他先是在幽州牧劉焉帳下效力,打了幾個不大不小的勝仗,隨後又被劉焉派到盧植手下效命。那時,長社皇甫嵩、朱儁被圍,軍情緊急。盧植便撥了些兵馬劉備,讓劉備趕赴長社馳援皇甫嵩,可到了長社時,長社波才叛軍已被皇甫嵩、朱儁、欒奕一把火少了個精光,害得劉備撲了空。可憐劉備輾轉華北平原一周,竟寸功未建!
“哎!”盧植長歎一聲,“此玄德命數也!”
欒奕心中偷樂,嘴上卻是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