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躲藏(1 / 2)

欒奕明顯看出靈帝的死亡帶有非自然性。但是怎奈他沒有證據,無法向世人證明靈帝被人害死的真相。“該死……”他猛錘方桌,直把方桌砸的稀爛。靈帝是他整個計劃的根基,如今靈帝死亡,5年來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廈徹底崩塌,滿盤皆輸了。

他在房間裏坐了一整夜,思考應對策略,可現實卻告訴他,和平改變大漢的辦法已經走到了死胡同,曆史的腳步詭異的回到了原本的大道上,混亂的時代即將來臨了。

翌日清晨,大將軍開府議事之時,潘隱入府稟報,道:帝已崩。進趙忠等人商議,秘不發喪,欲矯詔招國舅和欒子奇入宮,以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說未了,使者至,宣何進入宮,以定後事。

何進大驚失色,“如之奈何!”

曹操出言道:“為今之計,當先為儲君證明,然後圖賊。”

何進深表認同,問曰:“何人敢與吾正君除賊?”

“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

何進一看,說話者乃是司隸校尉袁紹,不由大喜,虎符出手,調給袁紹五千羽林軍。

袁紹披甲上陣,衝進宮中,不承認十常侍拿出的冊立皇子協的聖旨,改扶太子辨即位。

立於靈帝柩前,聽聞趙忠之前的矯詔,驚定劉協定為儲君。欒奕不由錯愕,趙忠一向跟自己對著幹,自己又是劉協的姐夫哥,按理說,在儲君一事上趙忠應該跟意見相反才對,怎麼也選擇推選劉協呢!

細細一想才命白其中盤根錯節的關係。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趙忠絕對不會希望劉辨當皇帝,畢竟劉辨是何皇後所生,是何進的侄子。劉辨登基,何家一家獨大,他們十常侍也就沒戲唱了。而相比身為大將軍的何進。他欒奕在京城根基尚淺,隻要除掉他,年幼的劉協就成了他們十常侍的傀儡,整個大漢就讓他們握在手裏了。

貪婪……十常侍的貪婪最終害了自己。如果他們選擇支持劉辨,說不定會贏得何進的好感,絕不會落得現在這個下場。

百官山呼萬歲,袁紹入宮收蹇碩。蹇碩慌走入禦園,花陰下為中常侍郭勝所殺。碩所領禁軍,盡皆投順。

袁紹謂何進曰:“中官結黨。今日可乘勢盡誅之。”

趙忠等知事急,慌入告何後曰:“始初設謀陷害大將軍者,止賽碩一人,不關我們的事。今大將軍聽袁紹之言,要盡誅臣等,乞娘娘憐憫!”

何太後曰:“汝等勿憂,本宮自當保汝。”傳旨宣何進入。太後密謂曰:“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耶?”

何進本就是個沒有決斷的人,聽了何太後的話,心頓時軟了半分,出謂眾官曰:“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

袁紹大急,道:“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何進不耐煩地說:“吾意已決,汝勿多言。”

眾官皆退。次日,太後命何進參錄尚書事,其餘皆封官職。董太後宣趙忠等入宮商議曰:“何進之妹,始初我抬舉他。今日他孩兒即皇帝位,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我將如何?”

趙忠道:“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

董太後大喜。次日設朝,董太後降旨,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何太後見董太後專權,於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後赴席。

酒至半酣,何太後起身捧杯再拜曰:“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後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願垂聽焉。”

董後大怒曰:“汝鴆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倚汝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吾敕驃騎斷汝兄首,如反掌耳!”

何後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

董後曰:“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兩宮互相爭競,張讓等各勸歸宮。何後連夜召何進入宮,告以前事。何進出,召三公共議。來早設朝,使廷臣奏董太後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宮中,合仍遷於河間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一麵遣人起送董後;一麵點禁軍圍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印綬。董重知事急,自刎於後堂。家人舉哀,軍士方散。

趙忠、段珪見董後一枝已廢,遂皆以金珠玩好結構何進弟何苗並其母舞陽君,令早晚入何太後處,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