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山陽之敗(上)第5更(2 / 2)

“也隻有如此了!”曹操猛搓一把臉,“無論如何,搬救兵已成必然,且事不宜遲。”他環視一眼堂內文武,問:“何人願衝出重圍,折返許昌求救?”

“末將願往!”

曹仁、夏侯惇、樂進、張繡同時出列。

曹操掃一眼曹仁、夏侯惇,搖了搖頭,暗道:“遇到大事還需與子孝、元讓商議。他們二人不能走。”他又看一眼樂進,再次搖頭,“文謙熟讀兵書,精於兵法,可武藝又差了那麼一點。突圍怕是有去無回。”他最終將目光停留在張繡身上,定了數息的時間,眼見又要逆向移回去。

張繡看出些許門道,眉關一縮,朗聲道:“主公,可是不信任末將。”

“哪有的事!”

“那主公為何不讓末將去搬救兵?”

說實在的,張繡被欒奕關了三個多月才逃將出來,曹操怎麼可能不對他生疑。如今,被張繡開門見山點了出來,心裏難免有些尷尬。不過他嘴上卻說:“哪有的事。你我情同手足,我怎麼會疑你。之所以幾番猶豫,未決定人選。實在是此行無比危難重重,實不忍讓諸位以身犯險。”

“身為武將自當以馬革裹屍為傲,怎會惜命如金,畏懼艱難。這次回許求援,末將毛推自薦。主公若不信任末將,末將願立軍令狀。”

一聽“軍令狀”,曹操心安了不少,他虛讓道:“我不信佑維又能信誰?軍令狀還是免了吧!”說完,把目光移向了荀攸。

荀攸從曹操的眼神中,讀出了潛在的話語,進言道:“主公,張將軍此行路途遙遠,風險十足,為堅定張將軍信心,賦予其破釜沉舟之誌,不如如將軍所說,立下軍令。”

曹操點了點頭,“公達說的也有道理。佑維意下如何?”

“悉聽遵命!”張繡也不多言,一把將長袍衣襟撕了下來,咬破手指隨手就寫,“張繡,字佑維,立誓一月之內,搬來救兵,若違此誓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曹操見軍令狀竟是血書,疑慮大消,道:“佑維有此決心,我等可保無虞矣。”他將軍令狀收好,立刻派出百名精銳騎兵隨張繡出城。

張繡剛走不久,李典領著敗軍進了城。此時的李典不複往日的瀟灑,披頭散發,臉上布滿灰塵,身上的鎧甲多有破損之處,且沾上了點點血汙。顯然經曆了一番惡戰,這讓原本想痛斥他敗軍、丟城的曹操無從開口。

李典撲倒在曹操腿前,悲切高呼:“李典有負主公重托,求主公責罰。”

如果責罰李典可以換回山陽的話,曹操定會把他罵個狗血淋頭。可是木已成舟,事已至此,責罰又有何用?“曼城切莫自責,先說說,山陽是怎麼失陷的?”

李典大為失落,娓娓道來。

話說自曹操把整個山陽郡交給李典以後,李典絲毫不敢大意。周密布置郡內各縣防務,四下布置探馬打探情報,同時還在郡內幾座高山上設有崗哨,一有危險立刻點燃烽火示警,把山陽守的固若金湯。

起初,一切安然,在曹操攻占西平陵城的那一天,事態開始出現變化。

先是李典派往山陽郡東南方的哨騎失去音訊,接著同一方向的烽火台也沒了聯係。山陽郡內,李典在東南方向的軍事視野陷入一片空白。

他頓感情況不妙,在第一時間內派出探馬前去偵查。可令人覺得詭異的是,派出十多隊探馬竟再也沒有回來。這時候他才想起,曹操曾跟他說過,教會軍中有一種提高偵查視距的物件,其作用有點類似千裏眼,被稱之為望遠鏡。

顯然,自己安排的探馬和哨所便是這樣被人探知,隨之一一拔除的。

“教會的兵馬來了,他們不是該被主公壓在濟南國內嘛?”在短暫的疑惑過後,李典如臨大敵,迅速加固城防,召集手下將校安排防務,士卒分班次日夜蹬牆拱衛,時刻等待重兵來犯。

可是左等敵軍不到,又等還是不到。

正當他疑竇重重之際,卻驚駭的發現,繼東南方哨騎、哨所失聯後,東西南北……八方哨騎、哨所先後沒了動靜。

霎時間,李典變成了瞎子,既不知道他所駐紮的昌邑城之外,其它縣城現在的狀況,更不清楚郡內敵軍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