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借錢(第18更)(1 / 2)

自聖券在青州投入使用以來,身為州刺史的呂布親眼見識到了聖券——紙幣的妙用。

在他看來,聖券不過就是蓋著教會大印的一張紙。它不像金銀銅幣那樣不易開采和鑄造,印起來十分方便,隻要教會需要想印多少就多少。

所以,當得知朝廷和教會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時,他第一時間就想到讓教會發動印刷機器,印出大批聖券以補公用。

對於呂布的提議,欒奕仍舊毫不猶豫的拒絕。他告訴呂布,聖券不是說印就印,發行量一旦與各教會銀庫內儲存的金銀銅等硬通貨幣數量不一致,很容易引發聖券貶值問題。聖券貶值之後,還會造成一連串難以估量的連鎖反應,形成難以彌補的惡性循環和不可限量的惡果。

他還告訴呂布,足足聘用了一百多名經驗豐富的賬房先生,四處奔走專盯聖券發行事宜,實時上報地方教堂銀庫存款情況,為的就是維持存、發平衡,好不容易才保持住現在這種穩定態勢。千萬不能拔苗助長,為了一時的功利猛然拔高發行量。

一聽這話,呂布吧嗒吧嗒嘴,“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說鼓勵生育等於白提了唄!”

“倒也不是!”欒奕揚了揚嘴角,把自己早就想好的計劃拋了出來。他先總結說:“現在的狀況是,朝廷府庫空虛,教會錢糧不足,都無法支持鼓勵生育的巨大消耗。這都是事實,也是我等無法回避的問題。不過……”他完全無視台階上坐於首位的少帝,自顧自走出隊列,站在最前方環視一眼殿內文武,道:“我們囊中羞澀,不代表別人沒庫房空空。朝廷沒錢可以去找那些歲入比較豐富的諸侯去借啊!”

“啊?”大殿內又是一陣議論紛紛。

“這年頭誰會對外借錢呐!”“是啊,對啊!”

“誰能借給朝廷那麼多錢?”有幽默者開玩笑似的回應:“總不能去找袁本初吧!”“哈哈……”

欒奕雙手虛抬,瞬間將殿內的調侃聲壓了下去,“諸位放心,錢本官肯定能借來。現在首先要討論的是,如果本官為朝廷討來千萬貫資財,朝廷願不願用來鼓勵百姓生兒育女。”

“那是自然。”

得到想要的結果之後,欒奕立刻安排使者,由毛玠親自帶隊直赴荊州襄陽拜訪劉表。

在獻上禮節性的禮物之後,毛玠直書來意,告訴劉表此次南下,他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為的是代替皇帝陛下和青州刺史欒奕及文武百官向劉荊州傳達敬意,希望能與劉表保持長期友好的關係,繼續加大通商貿易,促進各自的穩定和繁榮。

第二個目的則是為了找劉表借四百萬貫錢。當然,來之前欒奕說了,這錢不白借,不但會在五年之內原數奉還,還會支付高昂的利息。在這方麵,欒奕開出的價碼確實很誘人,利息高達一年三成。也就是說借四百萬貫錢,欒奕每年還要給劉表一百二十萬貫的利息,五年利滾利下來,僅是所得的利息就不下四百萬貫。

此外,為了表現自身的誠意,毛玠特意帶了價值八百萬貫的聖券,放在劉表處暫作抵押,還款之前,劉表可以暫時用這筆聖券與大漢青、兗、徐、豫任何一家商會開展任何形式的貿易,暫時把聖券當通貨幣使用。

當然,這些支出的錢財是要在借款中消去的,五年之後依據劉表手頭餘下的聖券數量清還借款。

劉表一聽欒奕要借錢,不由愣住。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隻聽說別人找富甲天下的欒奕借錢,還從來沒想到欒奕會跑到自家門前找自己借錢。

朦朧之間,他覺得欒奕並不僅是借錢那麼簡單,其中還醞釀著巨大的陰謀。

他一時想不透欒奕借錢到底蘊含著什麼深層次的意圖,同時,又礙於毛玠此番到來還帶著王命,揣著要求從荊州“調撥錢糧支持朝廷”的聖旨。讓他一時間無法拒絕,隻好暫且拖下,告訴毛玠四百萬貫錢不是小數,他需與州內官吏商議後再做決斷。

將毛玠安置入驛館,劉表立刻召集州內文武議事,將毛玠開出的價碼和盤托出。

劉表後妻之兄大將蔡瑁喜笑顏開,驚呼:“三成的利不要白不要。”他說:“這幾年荊州在主公治理下風調雨順,糧食滿倉,資財滿庫。莫說欒子奇借四百萬貫,就是八百萬貫荊州也拿得出。與其讓這批資財屯在庫裏讓蟲蛀鼠咬,還不如借給欒奕,白賺一筆厚利。”

“此事不妥。”荊州豪族蒯家後裔蒯越表示反對,“事出反常必有妖。欒奕豪富世人皆知,他忽然跑到荊州來借錢實在反常,肯定別有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