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欒家家具不但質量過硬,還有著不斷推陳出新的樣式,借此足可引領潮流,成為大漢當之無愧的家具業霸主。
思及此處,欒奕當即拍板,決定從黃承彥處大批量購買防腐藥劑。誰知黃承彥卻說,防腐藥劑他雙手奉送,欒奕用不著買,隻需幫他采購製劑原料便可。由此,也可看出黃承彥非趨利之人。
當然,這是題外話,此間暫且不提。
像防腐藥劑這樣的古典技法黃承彥還有很多,無不讓欒奕大開眼界。
所以,即便欒奕日常公務繁忙,但凡黃承彥約他暢談,他都會盡量擠出時間前往黃家,有好幾次二人甚至是秉燭夜談,一聊就是一個通宵。
於是乎,欒奕就這樣成了黃承彥家中的常客。
策馬來到黃宅前,宅門口那尊迎賓機器人一如往日正在不停作揖。
沒錯,那就是一尊機器人。機器人整體木質結構,內部裝有流沙。借助流沙流動的重力推動機器人體內杠杆等機械結構促使機器人做出彎身作揖的動作。
起初,黃承彥一直沒能解決機器人的動力循環係統。具體說來,就是流沙從高處流到低處之後,無法再循環到高處去,致使機器人作揖的動作最多隻能持續半個時辰。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黃承彥。隨後他將這一問題拋給了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的欒奕。
在明白其中詳情之後,欒奕給黃承彥講述了能量守恒和能量轉化原理。告訴黃承彥木質機器人之所以可以行動,乃是借了流沙墜落的重力。流沙的重力在推動機械促使機器人做出動作之後,已經損失了絕大部分,餘下的力道不可能再拉動同等質量的流沙克服重力送回位於高處的艙室。
所以,若想實現流沙的完美循環,除非再在機器內部施加一份額外的力,專門用來拉動流沙。
在這方麵,欒奕建議黃承彥考慮風能。在機器人頭部和雙肩部位按上三個風車,借風吹動風車的旋轉力量,再輔以適當的齒輪機械,從而借風力驅動,形成沙體的循環利用。除此之外,欒奕還將“發條”的機械原理告訴了黃承彥,建議他把發條植入機器人體內。從而保證機器人在無風狀態下也能長久保持行動。
聽了欒奕的解答,黃承彥豁然開朗。在弄懂能量守恒和轉化原理之後,他和曆代墨家先賢困惑許久的很多問題瞬間解開。不但把機器人造了出來,很多過去心中難以實現設計現在也變成了可能。
自此之後,那尊機器人便風雨無阻的站在門口不停作揖,這也是後來木流牛馬的原型機。
自報家門跨進黃宅,管家不知在忙些什麼,並未像往常一樣前來迎接。不過遙遙卻可聽到他的聲音,竟在放歌。歌中有言:“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壘壘正相似。問是誰家塚?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歌曲想來是近些年的新作,欒奕從來沒有聽過,盈盈繞繞、豪裝粗狂的曲風讓他為之震撼,遂不忍打擾管家,隻是站在一旁靜靜傾聽。這首歌背景中的人物乃是春秋時齊國的國相齊晏子,其人足智多謀,剛正不阿,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曆任靈公、莊公、景公三朝宰相,為齊國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他還提前將近一百年寓言到齊國政權將被田氏所取代。
一提到齊國,欒奕不由自主聯想到這首歌是不是在映射自己呢?自己現在的身份不跟當年的齊晏子一模一樣嗎?
昔日田氏取代薑氏成為齊國的統治者,自己不也在為代替劉氏統禦九州做著準備嗎?
想到這兒,欒奕對此曲的作者越發感興趣。等到黃家管家一曲唱畢,便迫不及待上前詢問這首歌的由來。
聚精會神放歌黃管家直到欒奕出聲,才發現院子裏毋的多了個人,連忙告罪,“齊王殿下駕到,有失遠迎。”
欒奕晃了晃手,表示都是老熟人了,不必那麼客套,隨即詢問:“敢問管家,方才那首歌有什麼名目。”
管家答曰:“此曲名為《梁父吟》。”
欒奕知道,梁父乃是距此不遠泰山郡內的一座山,傳說是齊晏子入葬的地方。“這首歌何人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