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大船(1 / 2)

新建的兩座船塢中,逍遙津船塢主要針對江東孫策,為將來渡江南下製造船隻。出廠的船支均是依據眼下大漢造船技術製造出來的大型樓船,以及水戰走舸。

與逍遙津船塢不同,按照欒奕的設想,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萊船塢主要製造海船。

熟悉世界近代史的欒奕,深知隻有征服了大海才有機會征服世界。反過來講,即便不去爭奪世界霸權,隻有將製海權牢牢攢在手裏,才能保證領土完整不受海外民族侵犯。

19世紀的中國就是因為製海權的缺失,飽嚐了血教訓。歐美列強的軍艦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便開進了大清王朝的港口,展開對華夏文明的入侵。華夏文明百年屈辱史自此開始。

為了保證子孫後代的尊嚴不再像曆史上那樣被外族人踐踏,欒奕決計從此時此刻開始便開始不遺餘力投入研發航海及造船技術。

為此,欒奕在洛陽售地利潤的基礎上,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從欒家商會支取白銀一千萬兩專門用來建造船支研發廠房,並麵向大漢州高薪聘請造船高手。除此之外,他還從自己旗下產業中抽調一大批經驗豐富的木匠、鐵匠投入了東萊船塢,以便早日製造出符合設想的海船。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在花費了海量的投入之後,那些所謂造船高手製造出來的船支個頭還沒有在河裏航行的樓船大。這樣的小船根本不可能遠洋航行,最多在近海打個漁。

欒奕問工匠海船個頭小的原因,工匠答曰:海裏不似河流,風浪極大,船個頭大承受的風浪也就越大,再海中航行很容易被風浪掀翻,甚至拍散。

對於這樣的解釋欒奕當然不可能讚同。因為他清楚知道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時的艦隊裏就有數十艘巨型戰艦。這些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載重量八百噸,足可容納上千人。

明代的科技雖然更勝一籌,但隨著當今大漢煉鋼技術的優化,整體並沒有什麼實質性飛躍。也就是說明朝能造出來的船,現在同樣可以製造出來,隻不過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工匠技藝不精。

想到這兒,欒奕迅速想起一個人——黃承彥。通過過去一段時間的接觸,欒奕深知這位墨家傳人在古典機械學方麵所具備的超人才華,如果由他出馬,製造遠洋巨艦將不再是夢想。唯一的難點就是,黃承彥此人脾氣有點怪,生性淡泊名利,能否把他請出山是欒奕亟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讓大船早日麵世,欒奕決定親自出馬找他談一談。

說起來,黃承彥在濟南國曆城縣的宅邸還是欒奕賞賜的。宅子位於黃河岸邊,距離欒家商會落口港廠區並不遙遠,以便黃承彥閑來無事去廠裏的工匠給些指導。

因了這層因緣,欒奕常在廠裏見到黃承彥。作為一個懷揣21世紀的穿越者,欒奕在與黃承彥間的交流中總能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一些後世的自然科學理論。

這些對於後來人無比膚淺的知識,對於黃承彥而言卻無異於一盞指路明燈,解決了他心中很多疑惑。對欒奕頓時生了相見恨晚之意。

而欒奕本人,又對自然科學頗感興趣。尤其對墨家神奇的機械、機關技藝興趣濃濃。通過與黃承彥交流,他學到了很多後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古典機械技術,這些技術在後世已經失傳,但無一例外在生產生活中可以發揮出巨大功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墨家技藝中,有一味由特殊配方熬製而成的藥劑。藥劑熬成之後,將木材浸潤其中,三天三夜後可保木材千年不腐,萬年不爛。

黃承彥建議欒奕將這一生物藥劑配方用在欒家製造的家具上。

欒奕最初並沒有同意,原因很簡單——造出來的家具一萬年都不帶壞的,那誰還會替換家具?沒人替換家具,家具豈不就成了一次性消費產品?等到大漢百姓的家中都有了他的家具,他製造出來的家具又該賣給誰?

後來,經過反複思量。欒奕又覺出自己的想法太過狹隘。方今大漢,製造家具的廠家不止他一個,大家都在你來我往激烈競爭,要在市場中穩固自己霸主地位,唯有提高產品質量。顯然,黃承彥的藥劑是提高質量的最佳選擇。

承認,家具變得敦實,不易損壞,理論上會減少產品未來的銷售量。但是現實中卻不一定如此。比如,欒奕可以讓手下工匠不斷創新家具的樣式及花樣,借此也可推動百姓們更新換代家具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