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比文搶親?不失為一段佳話呀!”
一眾考生熙熙攘攘,遙向附和,起哄之聲不絕於耳。
事情鬧大,無論是諸葛亮也好楊修也罷,已是騎虎難下。
楊修率先表態,掐著腰道:“比就比,怕他不成。諸葛孔明,你可敢迎戰?”
諸葛亮掃視黃月英一眼,“有甚不敢!盡管放馬過來。”
楊修反倒樂了,“好!咱們擊掌為誓,此次國考排名靠前者便是月英未來的夫婿。”言訖,他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啪啪啪”,諸葛亮毫不猶豫抬手與楊修擊掌三下,“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說完,扯著黃月英左衣袖走向闈門。楊修不甘落後,小跑數步站到黃月英右側,學著諸葛亮的樣子扯起了黃月英的右衣袖。
可憐小月英一路雲山霧繞,暈暈乎乎,直到深入到闈場內部才反應過來剛才發生了什麼。一想到兩個男人以自己為賭注在大庭廣眾之下搞起“文鬥”,又是一陣騰雲駕霧不知所措,羞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
位於教會國考闈場正中央的院落,名為旃香園。所謂旃香指的是墨汁所揮發出來味道。按理說,此味偏臭,但是在高雅之士而言,這股味道象征著文化。而文化作為文明的結晶,它的味道無疑應該是香的。
闈場作為曆年教會考核場所。接待的應考士子足有七百餘人,僅今年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七位士子前來應考。考試之時,院落之中鏗鏘有力的研墨聲不絕於耳,濃濃的旃香香飄滿園。考試之後,學子撰寫文稿時低落的墨汁凝固在地磚和磚的縫隙裏,經年不散,使得整個院子一年四季沉浸在旃香籠罩之下,旃香園因此得名。
旃香園正中央建有九百九十九座小舍,小舍橫縱有序,從高處望去仿佛排列整齊的軍陣。
這些小舍由磚壘成,高不過一丈,寬兩寸餘。其中安有一張小書桌,一支木床,除此之外小舍沒有其他家具。白日考生以床為凳,在書桌上答卷;晚上則依床歇息。
前來參考的學生需在這樣的小舍內起居兩個晝夜,考試期間的飯食一概由考場提供,同時筆答兩科試卷。
第一日上午報到入闈,入舍。下午答選擇卷,也就是選擇題。
第二日全體答文案卷。這份試卷中有題目若幹,包括撰寫一篇原創詩歌,按照答題要求撰寫公文,依據固定情境撰寫一篇議論文等等。
考試過程中,有幾項紀律需要考生格外注意,一、不得交頭接耳;二、不得抄襲;三、不得作弊。一旦發現立刻取消貢生資格,半年之內不得參加國考。其懲罰力度不可謂不大。
諸葛亮、黃月英、楊修進入考場之後,在守闈衛士指引下找到了寫有自己名字的考舍——也就是考生們常說的“號兒”。
巧合的是,楊修的“號兒”竟與黃月英比鄰,同在“天”字排。楊修在三號,黃月英在四號。
而諸葛亮卻離月英極遠,足足差了五排,位於“艮”字排八號。
對此楊修霎是得意,那副小人得誌的模樣氣的諸葛亮不輕。隻得在目送黃月英入舍之後,咚咚踩著地麵找到自己的號舍,一頭鑽了進去。
中午考場提供的午餐味道還算不錯,葷素搭配,一葷一素一湯,隻不過諸葛亮吃起來卻覺味同嚼蠟。
午後未時剛過,闈場四周響起鼓聲。三通鼓畢,也就意味著本次國考正式開始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開考之前,本次國考的主考官會在院前氣宇軒昂的發表一番演講。考生們雖在號裏看不到考官的身影,卻能聽到考官的一詞一句,在考官激昂澎湃的言語中深受激勵,從而爆發出澎湃的應考熱情。
主考官隨後又帶領所有考生一起禱告,感謝聖母賜予人類智慧,引導人們走向善良和發展……懇求聖母賜予在座考生大智慧,讓他們發揮出應有的學識,考後榮登榜單,獲得為服侍聖母的機會,雲雲……
這次也沒有例外。隻不過,當聽到主考官的聲音時,考生們驚訝的發現這次的主考官發出的竟然是女聲。
在坐的所有人登時想到一個人——“天呐!齊王妃竟然親自來監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