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張榜(1 / 2)

自那篇《人》之後,接下來的百餘篇試卷中雖也有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卻再也沒有出現過扣人心弦的大作。

枯燥的閱卷一直持續了一天有半,在閱卷的最後一天,百無聊賴的蔡琰閑得發慌,正一邊撥弄桌上的卷宗,一邊轟趕著身邊嗡嗡不休的蒼蠅時,眼睛的餘光卻發現一名閱卷官臉上忽的露出狂喜的神采。

蔡琰立刻意識到這名閱卷官必然是看到心儀的美文了,可是就在她想要索取文卷,也來一飽眼福之時卻看到閱卷官的眉頭又猛地皺了起來,先是露出痛恨的表情,恨不得將試卷撕碎,在憤怒到及至的邊緣又呼的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表現出欣賞的神態。

時至此刻,文章已經閱到結尾部分,在這個該給文章最終成績的時刻,考官忽憂忽喜,忽而析疑忽而哀怨……跟瘋了似的,一副陰晴不定,甚為糾結模樣。提起筆來哆嗦許久,愣是半天沒敢落筆。

思量半天,仍舊舉棋不定,隻得將試卷捧到蔡琰麵前,道:“尊敬的主考官。這章試卷辭藻之華美百年難遇,讀起來亦是朗朗上口如歌似曲。隻是其中言語太過犀利,觀點亦是聞所未聞。下官甚是許久難以品評,還望主考官親自過目給出最終答案。”

方才閱卷官反複不定的心情已然勾起蔡琰濃濃的興趣,毫不猶豫把試卷攢在手中,逐行閱讀。

眼前這篇大作,且不提別的,僅這手文字就足以讓人拍案叫好。文字的字體乃是當下流行的飛白體,也就是蔡琰之父蔡邕蔡飛白一手創造的書寫模式。但是與蔡邕手書不同,眼前這篇文字更大氣、更豪邁,每一個文字都仿佛一隻盤踞紙上的遊龍,一副隨時準備衝天而起的模樣。而這才是飛白體的真正內涵。

與之相對應的,欒奕作為蔡邕的徒弟平日也喜歡用飛白體。隻不過他的飛白體更傾向於蒼勁有力。每一筆都似有千斤重,仿佛泰山壓頂一般,表現出一覽眾山小的氣勢。想來,欒奕乃是在長久率領千軍萬馬,戰場上廝殺不經意間這種氣場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來的,隨後又通過文字表現了出來。

一筆一劃中的氣勢之宏大,以至於飛白體這種文體都難以承載其中豪邁。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將飛白體比作一隻麻袋,那麼欒奕豪邁的情懷就是一支巨熊。麻袋裝米可也,卻裝不下這隻巨熊。如果將巨熊硬生生塞進麻袋,那麼巨熊龐大的身軀必然將麻袋撐得千瘡百孔,最終四分五裂。

因此,欒奕的字總給人一種殺氣騰騰的感覺,壓得人喘不上氣來。

想到這兒,蔡琰再次將目光移到眼前的卷稿上。一筆一劃收放自如,是那麼的自然,仿佛漲了眼睛一樣。就精神層麵而言,作者的字比欒奕還漂亮。

看完字體,蔡琰才開始關注文章的內容。文章的題目叫做《以公振國》。

文如其題,在第一部分便開門見山,提出“隻有維持國家穩定的基礎是建立公平的社會製度”。

隨後,他又對這一理念進行詳細闡述,表示所謂公正就是《聖母經》提到的,同為生母的子民,無論貧富富貴都應享有相同的權力。而實現這一前景的本源,便是真正實現人人遵守發令。

看到這兒,蔡琰挑了挑眉毛。這還是她迄今為止看到的第一篇帶有濃厚法家思想內涵的文字。

在接下來的第二部分中,答題者又說道,讓每個人都遵守發令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這需要整個大漢全體百姓,特別是國中手握大權的高層人士率先垂範。以他們為榜樣,引領社會鑄造出公平、公正的社會氛圍。反之,則會上梁不正下梁歪,將整個國家推向墮落的深淵。

當今大漢雖然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世道也呈現出一派公平。可事實是,仍有大量不公平事件存在,哪怕是英明神武的教主並非完全公平。就比如齊王的堂弟——欒遺,世人皆知其作惡多端。他所犯下的罪孽,斬首十次都難以償還,卻仍然逍遙法外。這便是教主斷世不公的最佳體現。

教主乃是天下表率,他若徇私枉法,世人必效仿之。時日一長,世風日下,國無法讀,家無安寧,混亂的時代即將來臨。

在文章第二部分結尾部分,作者還不忘提醒欒奕,必須懸崖勒馬,緝拿欒遺歸案,還那些欒遺禍害過的百姓一公道,率先垂範,引領大漢重回公平、公正的道路。

看到這兒,蔡琰終於知道剛才閱卷官為什麼那樣神情複雜了。在看到華美文字的那一刻,他先是欣喜。在看到文章的作者選用聖母教公平天下思想為主題的時候他又深深讚同。但是在發現作者竟然膽敢委婉指責教主處事不公的時候,這讓對教主無比崇拜的閱卷官萬分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