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張榜(2 / 2)

然而,在看到作者以欒遺為典型做出範例之時,他又沉默了,覺得作者說的也不無道理。麵目表情霎時掛上一片茫然,“難道教主在這件事上真的做錯了?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教主英明神武。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沒錯,都是對的!”

與那位閱卷官相對的,看到這份考卷,蔡琰沒有一絲茫然和糾結。因為她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那名考生說的都是對的。長久以來,欒奕確實太過縱容欒遺了。

這種縱容表麵看起來是在關懷,實際卻是害了欒遺。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不懲。正是因為欒遺在犯下小奸小惡時得不到應有的懲罰,才會養成現在無法無天、作惡多端的德行。

在這方麵,欒奕錯了,錯得離譜。雖然情有可原,但法不容情,本應以身作則的他,儼然成了負麵典型。

通篇文章蔡琰讀了足足三遍,越看越有味道,她開始覺得,自己身為欒奕的妻子,齊王身邊最親近的人卻未能及時勸阻欒奕繼續縱容欒遺,害無數百姓因此受苦,害欒遺向罪惡沉淪。她罪莫大焉,

在最後給文章評分的時候,她懷著濃濃的自責,毫不遲疑在試卷上寫了大大的優。寫完還不過癮,又在“優”的後麵,再加一“優”。

閱卷官對此頗為不解,問蔡琰“主考官,此卷對教主多有詆毀之處,焉能得如此高分?”

蔡琰想了想道:“你難道忘了教主最近提出的‘自由’思想嗎?其中最核心的一點便是言論自由。而言論自由的根本就是對人評價自由。隻要不是空穴來風,任何人都有談論他人的權力。對教主同樣如此。今天,我之所以給這篇文章高分,就是在鼓勵大家言論自由啊!”

考官一聽,隨即釋然。於是乎《以公振國》的成績就這樣定下了——雙優。閱卷流程也逐漸接近了尾聲。

張榜那日,圍場周邊接踵摩肩、人言鼎沸,都是前來查看成績的考生。

此時諸葛亮、黃月英和楊修便在人群之中,奮力向圍場大門外側的聖榜擠去。

走了許久好不容易看到聖榜巨大的邊框,又走數步,才看清黃底黑字的榜文。榜文第一列,手書八個大字,“一甲第一名諸葛亮。”

看到“諸葛亮”三個大字,諸葛亮和黃月英終於把心放回肚子裏,這就意味著楊修必然是“搶親”賭局中的落敗者。諸葛亮清楚,之所以自己可以在考試中獨占鼇頭,並不代表自己的文辭造詣比楊修強上多少。而是自己計謀得逞,借那篇《以公振國》吸引了閱卷官的眼球。

如果這名閱卷官為人公正,必會被文章感動,給打個高分。反之,閱卷官若是維護齊王,則試卷很有可能直接被剔除,諸葛亮不但會因此落榜,還會失去青梅竹馬的未婚妻。

諸葛亮在賭,顯然,他賭對了,成了最後的贏家。

正當諸葛亮為之慶幸和暗喜的時候,身邊忽然傳來一陣驚叫,“明哥,我也中了。第二名……我是第二名。”

諸葛亮定睛一瞧。可不!聖榜上僅排在他身後的不是別人,竟是黃月英,“月英,恭喜你!考了一甲第二名。”

黃月英正是那篇《天》的作者。

諸葛亮、黃月英嬉笑之餘,恰見楊修一臉落寞的走了過來。這個時候,諸葛亮作為獲勝者,擺出了應有的高姿態,“博彩者,遊戲而已,楊兄莫要沮喪。相反的,此次大考楊兄三甲中位列第三,亦是成績斐然,應當高興才對。”

楊修擠出一絲微笑,衝諸葛亮、黃月英誠心一禮,“修本以為有些才華。今日一考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考核下來,不但輸給了孔明,連月英一介女子都把我比了下去。實在……汗顏。吾必引以為戒,日後不可再狂妄自大,當自勉自立發奮圖強。”

諸葛亮一臉欣賞,道:“楊兄此間得此警世之悟將來必貴不可言。小弟亦願仿效楊兄,自強不息。”

“哈哈……”楊修豪邁大笑,“得孔明這樣的對手吾三生有幸。正所謂‘不打不相識’,不知孔明、月英現在可有閑暇,我等去小酌幾杯?”

“恭敬不如從命。”諸葛亮回。

“你不怕吃吃喝喝間,我把你的月英拐走?”楊修挑了挑眉,問。

“不怕?”諸葛亮迎向楊修疑惑的目光,道:“能拐走的,就算鎖在屋子裏也留不下。拐不走的,就算你拿八頭牛拉也拽不走,不是嗎?”

楊修立刻悟出諸葛亮這句話的精髓。道:“孔明此乃警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