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轉戰西涼(1 / 2)

一輪國考,諸葛亮先是高居榜首的成績超越了因《自然百科全說》名動天下的楊修,並賺得黃月英這樣才華橫溢的姑娘為未婚妻,可謂名利雙收。

隨後,他所撰寫的《以公振國》一文也發揮了巨大的功用。閱卷時,蔡琰閱讀過之後又拿回家呈給欒奕參閱。犀利的文筆,苦口婆心般的勸諫讓欒奕啞口無言,汗顏不已。明白不再縱容欒遺繼續禍害蒼生,決心將其發配並州苦寒之地。

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並州人煙稀少,民風彪悍,沒了欒奕的庇佑,想必欒遺在那裏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濟南的百姓們在得知欒遺即將永遠離開濟南後,無不歡欣。更有甚者當夜鳴炮慶祝。他們在感念教主——欒奕恩德的同時,對《以公振國》的作者諸葛亮亦是感激萬分。

諸葛亮自此名聲大噪,加之欒奕早就對他頗為看重。所以登科之後,一到教會履職,欒奕便將其設為重點對象予以培養,調到安民主教毛玠手下從頭開始熟悉教內事物。

熟悉聖母教權利結構的人立刻看出,諸葛亮將有一個輝煌的未來。因為上一個享有諸葛亮這般待遇的人——龐統,現在已經成為了聖母教十二紅衣主教之一的營收主教。再過不久,也許三年也許五年,諸葛亮也會迎來紅袍加身的那一天。

……

在國考結束同時,欒奕在東萊和逍遙津修建船塢,在洞庭湖大肆訓練水軍的消息傳到了孫策耳中。

長久以來,長江天塹一直是孫策阻擋教會大軍南下的最大屏障。被人不善水戰,隻要守住長江孫策便可保卻江東安全。

如今,欒奕籌建強大的水軍,並在河邊建起百餘艘巨大樓船,江東大為震動。

驚懼之餘,孫策比誰都要清楚,自己的實力遠遜於欒奕。論兵馬江東加起來不過八萬人,而江北教區卻足足有著三十多萬披甲之士,如果讓教區訓練出一支強大水軍,攻占江東易如反掌。

所以決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趕在聖母教會水軍練成之前,給欒奕以重創。

在這方麵,江東一眾臣子多數持支持意見。隻不過應對方式有所不同。

以程普、黃蓋為首的鷹派建議孫策發動江東所有力量,對逍遙津港予以重創,借此焚毀教會船塢,將那些大型樓船在下水之前付諸一炬。

對此,周瑜、魯肅堅決反對。他們表示,欒奕可不是傻蛋,既然敢把船塢建在逍遙津,乃是因為逍遙津在關羽、張遼、賈詡重病把守下固若金湯。論水戰,江東軍自詡不怕教會衛士,可若攻打逍遙津,陸戰在所難免,白白把優勢讓給了那些北方人。

反過來說,就算能把逍遙津攻下來,將船舶焚毀。在江東軍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之後,欒奕完全可以再換個港口,重新建立一座新的船塢,並在其中快速製造渡江船支。

在這方麵,欒奕有著充足的財力。到那個時候,江東軍如果再次渡到江北放火,就等於陷入一場自我消耗的死循環。

江東耗不起。

所以,焚燒船塢乃是下下之策。

“那公瑾可有妙計?”孫策問周瑜。

周瑜答曰:“若保江東長久安寧,必須給欒奕以重創。”

“可是以我軍實力打不過欒奕啊!”孫策滿臉糾結。

“正所謂三人成虎……”魯肅沉吟道:“我江東單戰欒奕必是獨木難支,為今之計唯有驅虎吞狼。”

“虎在何處?”

“西涼!”周瑜隨即解釋,“馬騰、韓遂在西涼頗有兵馬,主公可與他二人聯合讓他們攻打司州。聽聞欒奕正在司州修建新洛陽城,韓遂馬騰去攻,彼必遣大軍營救。主公可靜觀其變,若韓遂、馬騰在司州連戰連勝,主公可趁機渡河攻伐逍遙津,並在江北奪下大片領土。如若韓遂馬騰連戰連敗,則調轉兵鋒,攻打交州。也能開疆擴土,拓展實力。主公意下如何?”

孫策大喜,“此上上之計也!何人願去西涼,與馬騰、韓遂商議聯盟之事。”

魯肅出列答曰:“在下願往。”

“子敬親往,大事必成!”

……

正如孫策所言,魯肅果然成事。大漢聖元十一年四月十三,馬騰、韓遂集結十二萬大軍,外加羌族仆從軍四萬,自武威出發,經金城、天水、陳倉、扶風直撲長安而來。

駐守長安的趙雲探明敵情後,立刻派人八百裏加急向濟南求援。

長安乃是大漢昔日的西都,同時也是司州的門戶,不單軍事地位至關重要,也蘊含著十足的政治意義。此外,它的得失直接關係到正在建設中洛陽城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