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新野教會守衛隨即在南門外集結,訓練有素的列出了錐形大陣。
孫策、周瑜這下徹底懵了。錐形陣……曹操這是想幹什麼,他們明明是守城一方,且隻有三萬人而已,竟列出了這樣的主攻陣形。他們瘋了?
肯定不可能……曹操也是經通兵法,久經戰場之人,前年由他親自主筆,主持編纂的《孟德新書》受到欒奕大家讚賞,稱之為“百年兵法宏著”,並將之指定為聖母教軍師大學堂的應用教材,首發三萬冊麵試很受歡迎。江東潛伏在荊州一帶細作也通過渠道獲得了兩本,送回江東後孫策和周瑜都通讀過,深受啟發。
能寫出這等兵書的人絕對不可能攻守不分。如此說來,曹操敢主動出城迎戰,就是……“曹孟德有所屏障?”
周瑜剛把這個疑問拋出來,在下一刻便得到了應有的答案。
有斥候來報,“主公、軍師,大事不好,新野東南三十裏發現大量敵軍正向新野方向火速趕來。
“東南?多少人?”周瑜驚問。
“至少三萬人,興許四萬。”
“什麼?”周瑜大驚。
“報!新野西南方發現敵軍,數量約有兩萬餘絕大多數都是騎兵。”
“報!新野西北探得大批敵軍,數量不確定,但相當多。超過了十萬……”
“啊?”兩萬、三萬、十多萬,再加上曹操,這就是二十多萬大軍了!周瑜驚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快取地圖來。”
親兵慌慌張張將地圖平鋪在地上,在圖上連點幾處要害。西北方向乃是宛城,西邊是上庸,東南乃是壽春……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周瑜口中念念有詞,“欒奕的兵馬不應該在漢中嗎?怎麼完成和上庸還有那麼多人?還有,張子布、韓義公(指孫策帳下謀士張昭和韓當)幹什麼吃的?他們手頭不是有五萬人馬嗎?為什麼沒有牽製住壽春的關羽?”
一個個疑問從眾人心頭升起。魯肅率先看破其中玄機,恍然大悟驚呼:“因為欒子奇壓根就不在漢中!”
“怎麼可能!張鬆親自傳來口訓,欒子奇就在漢中。日前張任又送來親筆書信,說聖母教攻關甚緊,讓我們抓緊行動。欒子奇怎麼可能不在漢中。”
“張鬆也是聽張任說的。”魯肅指出其中關鍵,“什麼欒子奇帥四十萬大軍圍困陽平關?什麼在關前看到欒子奇大旗,手持蓮花錘的欒子奇本人……都是張任的一麵之詞。”
“你是說?張任騙我們?他為什麼這麼做?”周瑜臉刷的一下白了,頓覺胸口一陣針紮似的刺痛。
“隻有一個可能,他早就叛出張魯,投了欒奕了。”
“啊?”周瑜雖然心知肚明這是唯一的解釋,可是心裏又不願意承認,“張魯待他不薄,他為什麼要投欒奕?”
“人生在世,或名或利。肯定是欒子奇給他許下了從張魯處永遠得不到的好處,這一點欒子奇完全有能力做得到。除此之外,公瑾莫非忘了,張任號稱西北,是童淵的大弟子!他和欒奕的心腹愛將張繡和趙雲乃是同門師兄弟啊!有這二人做說客,再許以利益,張任怎能不叛出張魯!”
“啊!”周瑜的思路頓時清晰起來。欒奕先是大造輿論,擺出一副攻殲漢中的架勢,借聖母教強大的軍事力量給漢中張魯及一班文武施加壓力。
作為張魯帳內首席大將,張任深知聖母教軍力強大,自知若是開戰漢中張魯必敗,在這樣的境況下,欒奕派出張繡、趙雲向他拋出橄欖枝。軟硬皆施,將他拉到自己帳下。
得逞之後,當即派遣大軍直撲張任把手的平陽關。
其實,張任歸附也就意味著平陽關已經握在欒奕手中了。隻不過欒奕並沒有急著破關,而是跟張任聯袂上演的一出雙簧。
欒奕把大營往關外一紮,留下張繡和趙雲的聊聊幾萬兵馬擺了個虛寨,便領著大軍返回宛城。張任則在城裏擺出一副如臨大敵模樣,口口聲聲說城外有三四十萬教會兵馬,並否決城內將士派斥候出城偵查,以及趁夜襲營等建議,一方麵極力替欒奕的瞞天過海做掩護,另一方麵不斷向漢中傳送告急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