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破百濟(1 / 2)

目送鮮卑使者延丕離去,司馬懿從大殿屏風後麵繞了出來,衝欒奕拱手一拜,道:“陛下,您說高句麗人會不會答應帝國的條件。”

“當然不會!”欒奕帶著玩味的笑容,肯定地回答。

“那他們不怕我揮軍去攻打他們嗎?”

“據高句麗神盾細作傳回的情報顯示高句麗新國王(‘新國王’是高句麗的王號)是個自大的人。”欒奕得意的抿了口茶,“他雖然對帝國大軍懷有一定的畏懼,但是在他的眼裏長白山天塹是帝國大軍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他需把持住長白山各處山隘,帝國的大軍就很難打到高句麗本土去。”

“事實確實如此。”司馬懿點了點頭。

欒奕接著道:“更加重要的是,方才我故意在不經意間透漏給他一條重要訊息。帝國出兵遼東不單單針對他高句麗,還有百濟、新羅、三韓。這就給他充足的理由讓百濟、新羅、三韓與他冰釋前嫌,同仇敵愾,聯起手來共同帝國的兵鋒。”

司馬懿是聰明人,立刻悟出了欒奕的意圖,“陛下這是想將他們一網打盡?”

“然也!”

“可是長白山易守難攻,僅高句麗一國駐防就很難突破,更何況他們四國聯合了。”司馬懿憂慮道。

“誰說打高句麗非要走長白山?”欒奕向司馬懿挑了挑,又道:“長白山隻是個幌子,帝國主攻的真實方向並不在這裏。這也正解釋了草原諸事未定,我為什麼早早將青州和徐州的八萬兵馬調回了帝國。”

“陛下是說?”司馬懿盯著欒奕身後那張彩繪《天下列國土》上的藍色區域,頓時恍然大悟。

……

正如欒奕事先預想的那樣,高句麗新大王非但沒有接納他的國書,反倒把那件精致的印刷品燒成了灰燼。

隨後,他派遣使節遊走於遼東各國,將神聖華夏帝國即將對半島用兵,攻打百濟、新羅、三韓的消息透露給各國。一時間半島各國人人自危,為了抵禦即將而來的強大敵人,往日矛盾重重的他們團結了起來,集結七萬聯軍在長白山設下層層了營壘。

聖元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春耕後,欒奕依約發兵。此次出征帝國隻派出了八萬帝國衛士,由欒奕親自掛帥禦駕親征,呂布出任副帥,郭嘉、司馬懿及新近嶄露頭角的陸遜分任軍師,行軍主簿和軍司馬。大將張飛、黃忠、呂蒙、夏侯淵、許褚隨軍出征,蘆洲都督馬超攜兩萬蘆洲羌兵協同作戰。

大軍浩浩蕩蕩蝗蟲過境一般在草原上橫掃而過,目標直指長白山脈。

出乎高句麗等國意料的是,神聖華夏帝國龐大的軍隊來時氣勢洶洶,到了長白山山麓卻偃旗息鼓了。數萬大軍呆在營盤裏除了練軍陣就是練軍操,時不時還來上幾場熱鬧的蹴鞠,就是不主動攻擊。

山頭上,百濟主將欂櫨厥一臉鄙夷的看著山下的中原人,冷笑著說:“中原人不會看到咱們準備充分,害怕了吧?”

延丕翻個白眼,“我勸你多了解了解中原人的教皇再發表觀點吧!他十六歲就開始領兵作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連羌人、匈奴人和鮮卑人都不是他的對手,他怕過誰。”

“那你倒是說說,他為什麼遲遲不攻?”

延丕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緣由。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事出反常必有妖,中原人肯定醞釀著什麼陰謀。“傳令各軍,打起精神來守好各處關隘。尤其要注意那些山澗、小路,千萬不能讓敵人繞到咱們身後去。”

他卻是不知,就算他堵住所有山澗、小路、河流也擋不住帝國大軍繞往他身後的進程。因為帝國抄後路的途徑壓根不在深山,而是在茫茫的大海。

在欒奕禦駕親征發兵高句麗的同時,於禁統帥的兩萬青州衛士於東萊登船,在太史慈兩萬北海艦隊水軍護送下借著春日的季風一路北上,抵達百濟國南海岸。

麵對一個沒有任何海防可言的小國——百濟,規模龐大的北海艦隊沒有遇到任何形式抵抗,兩萬青州衛士輕鬆登岸,在岸邊紮起了營盤。太史慈則將艦隊一份為二,三十六艘寶船和八十一艘海行樓船繼續留在百濟海岸巡航,餘下的三百多艘運輸船卸下輜重後,掉頭返航,繼續向百濟輸送後續部隊。

臨海而居的百濟百姓很快發現了海邊的異常,在看到帝國巨大的戰艦和武裝齊全的衛士們後,他們嚇壞了,連忙將這則消息層層上報百濟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