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搶灘登陸(1 / 2)

得道帝國水師抵達新羅海灣的消息,新羅國王在震驚之餘立刻安排專人在全國範圍內征召青壯,並借此機會向新羅百姓宣傳中原人對待鮮卑的殘暴手段,並暗示他們,一旦中原人打進新羅,將與鮮卑人承受相同的苦難。

新羅的百姓們畏懼中原大軍,但更畏懼死亡。所以,麵對來自海上的侵略者,他們選擇誓死捍衛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用血肉鑄造成抵禦外來侵略的城牆。”

在帝國水師靠岸的時候,三萬餘,由新羅軍隊、地方百姓構成的聯軍組成了重重防線,不記傷亡的阻礙著帝國大軍登岸的進程。

事實證明他們也的確給帝國的衛士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新羅人乃是東夷人的一支,而“夷”字又是由“一、人、弓”三部分組成,足可看出新羅人自古以來人人善射。

新時代的新羅人繼承了他們祖先善射的特點,新羅地區獨有的塚杉樹木材製作的硬弓更讓他們如虎添翼。他們拚了命的將漫天箭雨射向乘舟登陸的帝國衛士。

雖然帝國衛士的重甲成功抵禦了一輪又一輪的箭矢,但是他們所乘坐的登岸木舟卻抵擋不住如此精準而狠厲的飛箭。

數艘木舟在經曆過箭雨狂風暴雨般的襲擊過後,漏水下沉。數百名身穿重甲的帝國衛士連掙紮都沒來得及,便被重甲拖入了海底。另有幾艘木舟本就明顯超載,吃水線嚴重下降,落上幾百枚箭矢後,船身再次加重,幾艘木舟當場傾覆。

還有幾艘岌岌可危。這個時候,帝國衛士展現出世間罕見的大無畏精神。舟上的衛士們發覺船沿與海麵近乎平行,海水在海浪波動下湧入船艙,立刻意識到是現在船體載重過大了。

幾名勇敢的衛士站起身來,高喊一聲“為了聖母的榮耀,聖母保佑兄弟姐妹旗開得勝。”隨後,毫不猶豫跳入冰冷的海水之中。在海水裏留下一串不見了蹤影。

他們以生命為代價成功減少了木舟的載重,木舟的吃水線隨即恢複到了正常標準,船上的其他袍澤保住了性命。

他們雖然死了,但是他們的性命卻永遠刻在了同船袍澤的記憶裏,並即將刻在洛陽英雄碑,專屬於聖元二十二年的區域裏。他們的死不單單讓船上的其他袍澤活了下來,更為他們增添了履行使命的勇氣。

“為了聖母的榮耀,為了死去的兄弟,殺殺殺……”

然而,雖然五千名帝國先遣衛士戰意濃濃,但是登陸作戰不似平原廝殺,大海無情的延長了他們與仇敵間的距離,敵人犀利的箭矢仍在不斷收割著他們的生命,將他們送入浪花滔滔的海底。

徐晃一看這樣下去,索性下令鳴金收兵。

看到帝國的木舟退回大海,海邊的新羅人爆發出一陣激烈的歡呼和嘲笑的言語。徐晃雖聽不懂他們在說些,但可以想見定然不是什麼好話。他登時氣得吹胡子瞪眼,當天晚上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一麵籌劃下一次登岸的策略,一麵讓文聘派出快艇趕往百濟海岸,向北海艦隊水師都督太史慈求助,請求他率領治下寶船到新羅來協助登陸。

百濟戰局已定,北海艦隊除了繼續向百濟運送兵源和糧草輜重,沒有其他作戰任務。

所以,在收到徐晃的求救信,在征得百濟方麵友軍主將於禁的同意後,太史慈留下十艘寶船和二十一艘海行樓船保護百濟海上糧草補給通暢,自己則親帥北海艦隊的二十二艘寶船和六十艘海行樓船駛離了百濟,駛向新羅海岸。

四日後,太史慈抵達指定位置與徐晃、文聘彙合,經過一番商討過後,製定出了由徐晃徐州軍主攻,文聘長江水師協同,太史慈北海艦隊提供火力掩護的海陸兩棲登陸作戰方案。

翌日清晨,北海艦隊二十二搜寶船齊頭並進,駛入距離海岸百步以內。太史慈原本還想進一步向前,卻在從望子口中得知寶船吃水過深繼續行駛很可能麵臨擱淺危險後不得不暫且止步。

二十二艘寶船隨即一字排開,六十艘海行樓船在寶船前方列開陣勢。躲在寶船後的長江水師相繼將衝鋒舟放入水中,徐州軍團和長江水師的官兵們先後小舟上等待著衝鋒的命令。

守衛在新羅海岸線上新羅人看到帝國大軍又添了數十艘大船,心慌了好一陣子,不過在回想起數日前的那場大勝,他們方覺得中原人也沒有傳說的那麼厲害,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同樣會葬身海底,照樣打敗仗。

一想到這兒,蔚藍大海邊的新羅人們挺起了脊梁。如果中原人還敢來攻,他們有信心讓中原人像上次那樣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