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及賽裏斯有多少軍隊的時候,趙統給出的“帝國有一百五十萬兵馬”的數字又讓羅馬使節震驚了好一陣子。
不過馬克西明和佩特洛尼烏斯確是不知,實際上在經過數輪裁軍之後,帝國的常備軍隻有六十多萬。趙統給出的數字是不完全的,是涵蓋了預備役成員的。但是對於趙統來講,預備役和常備軍區別不大,大戰來臨之際,預備役可以隨時登上戰場,教皇陛下振臂一呼,帝國完全可以人人皆兵,到那個時候帝國的軍人可不是百十萬人,而是上千萬之多。
一路邊聊邊走,走走停停,三日之後羅馬使團在帝國鐵甲騎士護衛下順利抵達羊城。
第一次見到東方文明都市的羅馬人,在看到羊城的那一刻既興奮,又震驚,同時還有點失落。
令他們興奮的是,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賽裏斯人的城池。
讓他們震驚的是,這座賽裏斯城池的繁華和規模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從趙統口中,他們得知這座都市裏足有三百五十家商鋪,外加五百多個地攤商位,城中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來自賽裏斯各地的商人和西域諸國人、貴霜人、安息人在此雲集,往複貿易。場麵無比熱鬧。
讓他們失望的是,縱然羊城繁華,且規模宏大,但是城裏的建築卻十分簡樸,結構也十分單一,方方正正毫無美感可言。他們實在難以想象,作為一個能紡織、刺繡出優美絲綢,煉造出華麗琉璃的民族,怎麼在建築上毫無造詣可言。
在羅馬人聲聲低語中,趙統聽出了羅馬人失望的緣由,隨即一臉傲然的告訴他們,帝國不單單會紡織會製作上好的琉璃,更有著無與倫比的建築造詣。這一點,大家可以通過參觀羊城裏的教堂一窺一二。至於羊城為什麼建的這麼樸素,一方麵是因為羊城才剛剛建成十年多一點,還需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麵則是因為羊城近鄰大漠,需要依托更為敦實的建築結構抵禦風沙。如果羅馬的使節團想一見帝國的華美建築,還需繼續東進,在西涼、在長安他們會親眼見證帝國的建築造詣如何高超,在洛陽……萬城之城,他們會被宏偉的城池震撼。
聽了趙統對洛陽的描述,羅馬人不由好奇起來,不止這個被趙統稱之為萬城之城的賽裏斯首都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作為一國使節團,馬克西明、佩特洛尼烏斯一行被安排在驛站入住。
至於跟著他們一道前來的六百多名商人則享受不了這等待遇,隻得在龜茲向導身戊帶領下住進了城裏的客棧。
將使節團一行安置妥帖後,趙統便向眾人告辭,找趙雲彙報此行的收獲去了。
趙統前腳剛走,羅馬使團裏的學者和貴族便迫不及待的找上他們此行的團長馬克西明,懇求馬克西明準許他們上街走走。
說實在的馬克西明和佩特洛尼烏斯亦是對賽裏斯的市井風貌垂涎已久,便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入住羊城各大驛站的羅馬商人,聽說使團要上街遊離,便也跟了過來。
這個時候,身戊非常盡責的履行了他身為向導的本職工作,他先帶著一眾羅馬人來到位於羊城中心的羊城大教堂,在這裏引領他們領略了一番賽裏斯神殿的魅力過後,把他們帶到教堂中錢莊的入口處。
他告訴羅馬人,在賽裏斯雖然也流通金銀銅等硬通貨,但是沉重的硬通貨幣不但攜帶困難,花起來還很麻煩。更重要的是,用金銀購物,市場裏的商販一下子能看出他們是首次到賽裏斯經商的雛兒,從而故意抬高商品的價格,從中牟利。
誠然,善良、誠實、守信的賽裏斯人向來是童叟無欺,不會坑人。但是羊城的市場裏魚龍混雜,還有很多匈奴人、西域人和貴霜人開辦的鋪麵,他們可是毫無信譽可言的。
所以,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手裏的硬通貨幣——金銀,換成賽裏斯特製的紙幣——聖券,聖券不但在羊城各個商鋪可以通用,在賽裏斯境內任何一座城池都可以當金銀來消費。
如果大家信任他,可以把身上的所有錢財都拿出來,在教會的錢莊換成聖券。這樣,接下來前往洛陽的途中可以減少不少負重,等到回羅馬時花不完的聖券還可以在羊城這邊再重新換成金銀。如果大家對他所說的話存在疑慮,也可以適當換些聖券,花多少換多少,花起來方便暫且不說,至少不會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