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洛陽(1 / 2)

在東行的道路上,戲誌才用華美的辭藻和善意的言語向來自羅馬的使者們講述著帝國的人文、曆史和自然景觀。他一言一行不摻雜任何賣弄的意味,既讓羅馬人聽了不會覺得他是在賣弄學識,也不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在通過拔高帝國的形象貶低羅馬。

正因了這個原因,羅馬人對戲誌才的講述頗感興趣,在聽的同時,甚至還有人隨行將其記錄了下來。並通過交流,在心底對賽裏斯更為深入的人文曆史結構圖。

所以,當羅馬人抵達長安的時候,他們不再僅沉迷於賽裏斯繁華的市井,轉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探尋賽裏斯人的文物古跡,並嚐試在他們的書畫、雕刻等藝術作品中,探索他們精神層麵與羅馬與眾不同的地方。

顯然,作為帝國的西都,長安無疑是羅馬人探索賽裏斯悠久曆史的好去處。在戲誌才和禮部官員帶領下,他們參觀了包括長安先朝皇宮在內的諸多名勝古跡,並受邀參加了一次賽裏斯人的書畫展。

經過兩個多月長途跋涉過後,長安一行,他們可謂收獲頗豐。不但在這段時間裏,學會不少賽裏斯語,還認得了數百個賽裏斯文字。他們學會的茶道,當然還有賽裏斯人極富趣味性的棋牌遊戲——象棋、圍棋還有麻將。最重要的是,他們還對賽裏斯文明的演變曆程有了直觀的認識,這就為他們抵達賽裏斯偉大的首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離開長安時,戲誌才指著長安的東城門,笑著告訴羅馬使節馬克西明和佩特洛尼烏斯說,“二十年前,他們前些時日剛見過麵的羌族自治州都督趙雲攻打長安時,用炸藥將舊長安東門送上了天,所以長安的東城門才會與其他四門顏色有所差異。”

佩特洛尼烏斯看一眼十丈多高的長安城牆,和寬厚的賽裏斯門樓,與馬克西明對視一眼。他實在難以想象什麼樣的力量能讓這麼大一個城門“飛上天”。連長安的城門都能摧毀,世上還有什麼樣的城池能擋住賽裏斯的兵鋒。

帶著疑慮,羅馬使團再次踏上了東行之路。

聖元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洛陽城高大的城牆在羅馬使團視線的盡頭浮現起來。饒是橫穿大陸見識過東西兩大文明無數座城池的羅馬人,在看到洛陽城的宏偉的規模時仍禁不住讚歎出聲。

據戲誌才說,洛陽城的占地麵積相當於六個長安那麼大,而按照羅馬人前幾日對長安的走訪所知,長安城的大小甚至比羅馬還要大上一圈,與失落的龐貝城不相伯仲。

這也就意味著洛陽要比羅馬大上六倍還多。

他們終於明白了,萬城之城的真正含義。

早在數日之前,極西之國——大秦的使節抵達帝國的消息便隨著新一期的《聖光報》發布了出去。所以在羅馬使團抵達洛陽的這一天,洛陽達到了萬人空巷的程度,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渴望一覽大秦人的模樣。

依照教會的呼籲他們一手舉著帝國的國花——荷花,一手持著小號的血紅十字大旗,在城門內外兩側排起整齊的隊列,熱情歡迎大秦使者到來。

熱烈的景象讓羅馬使團的人們一度難以把持興奮的心情。

羅馬使者進城以後,得到消息的欒奕也從教皇宮趕了過來。鑾駕所過之處,百姓齊齊跪倒。十幾萬人山呼萬歲的盛景,讓羅馬使者好一陣震驚。

在羅馬,即便是當年的凱撒也沒有贏得這麼多百姓朝拜,更何況百姓還是跪著叩拜。

羅馬使團團長馬克西明知道,縱然賽裏斯人有著叩拜君王的習俗,但是叩拜也分真心和被迫,顯然,眼下這些賽裏斯百姓是發自肺腑的朝拜著他們的君王,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著君主的愛戴。

結合來時的路上,從戲誌才口中聽到的關於賽裏斯教皇欒奕的過往。他清楚,這位八歲開始經商,十四歲開始領兵東征西討並於三十六歲那年一統賽裏斯的君主,無疑是賽裏斯數千年曆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他的豐功偉績遠超曆代賽裏斯君主,他不但將分裂的賽裏斯重新統一起來,還開疆拓土,將賽裏斯的疆域擴大了幾乎一倍。更為重要的是,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魄力,用科舉製度、金融體係、強大的軍隊將貴族豪強的權利削弱到了穀底,建立起一個有著超強中央極權的君主製國家。

而貴族豪強尾大不掉恰恰正是羅馬立國千餘年來沒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