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2 / 3)

對英特爾來說,有一件事是其他競爭者無法比擬的,那就是它能數以百萬計地生產一種檔次的微處理器,盡管與此同時它還在不斷改進它的芯片設計。更重要的是,它是唯一能夠不斷增建巨型工廠來滿足芯片生產需要的商家。1996年英特爾在研究與發展計劃中投入了50個億。每9個月它就會讓一座新的芯片生產廠或裝配廠拔地而起,每座工廠都等於給英特爾的未來多壓了20億美元的籌碼。克萊格·貝利特,這位1997年1月13日才被提名的總裁候選人解釋說:“我們總是提前兩年修建需要的工廠。在我們知道要用它們來生產產品前,在我們知道這門行業會繼續發展前,我們就已經在修建這些工廠了。”格魯夫也說:“我們的工廠是夢想的原野,我們修建它們,並期待人們會走進來。”

格魯夫這樣做並不是由於對技術至上的未來缺乏明確的方向。1996年11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omdex電腦展示交易會上,格魯夫滿懷信心地向在場的7000名與會者描述了2011年英特爾的芯片將會是什麼樣。今天的PentiumPro上有550萬個晶體管;而到那時,晶體管的數量將達到10億個。主頻將由200兆赫躍增到1兆赫。1996年英特爾售出了大約6000萬個微處理器,到2011年,英特爾希望每年銷售量能上億。邁克爾·斯拉特(《微處理器報道》雜誌的出版商)說:“目前我還沒發現明顯的技術性威脅,對英特爾來說最大的長期威脅就是市場需求增長太慢。”

這種威脅一直困擾著格魯夫。英特爾每推出一種新型的微處理器時,第一批出廠的芯片,每塊售價大約在1000美元左右,他們支持當時最先進的PC機和服務器。購買者大多是些急不可待的電腦迷。隨著產量的增加,英特爾逐漸把價位降到大約200美元,那時這種微處理器就會成為大眾市場的熱門產品,這種價格既能讓好幾百萬的產品銷售一空,又能確保巨額利潤的回報。

即便如此,英特爾的芯片還是貴得讓PC製造商們感到囊中羞澀。他們不得不對每台電腦索價1500美元才能維持盈利。正如斯拉特所說:“英特爾的經銷模式在於以200美元左右的價格銷售處理器,同時也依賴於1500美元的PC機主導市場。”隻有讓用戶確信新型的PC機能幫他們處理各種棘手的事情,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掏腰包。

英特爾這樣做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需要穩定PC市場以便盈利,另外英特爾也知道200美元的價格終究無法維持太久。其他竟爭對手遲早會在技術上趕上來,並會以低於英特爾的價格傾銷他們的產品。當然英特爾那時也會降價,不過它肯定已經開發出了另外一種新型芯片,並在新一輪競爭中繼續獲取高額利潤。康涅狄格州斯坦福技術策劃谘詢公司的馬克斯加曼認為:“正如汽車製造商總想我們每三年買一部新車一樣,英特爾一直把淘汰舊產品列入經營計劃的考慮範圍中。”

◇拖著電腦業向前走

英特爾的經銷模式不允許出錯,這也是為什麼英特爾不指望別人會創造需求來購買PC電腦。1990年左右,格魯夫開始推動英特爾從電腦行業的追隨者變成領導者。在推出486芯片後英特爾開始迎頭趕上,但一個潛在的威脅阻礙新一代芯片[後來被命名為奔騰(Pentium)的正常發售],那就是:微處理器速度的提高已超過了電腦其他部件發展的進度。那時的總線(電腦內部傳送電子信號的網絡通道)隻能以遠遠慢於奔騰設計指標的速度處理資料。用戶也許會買一台功能強大的奔騰個人電腦,但會對結果大失所望。

在那以前,總線幾乎都是由IBM或其他PC電腦公司設計製造,而到了1990年,格魯夫了解到設計發展總線的進程仍十分緩慢。英特爾的一個部門曾計劃設計新型的外部設備互連總線(PCI),但當時格魯夫認為英特爾不該插手總線製造。他回憶說:“想起我們會向前邁一步去設計製造電腦,這主意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奇怪了……我們從哪兒開始著手設計總線的呢?對,我記得當時曾與一位支持這種作法的董事發生過激烈爭執,不過最後他說服了我們。如果那時我們不自己幹,也許今天我們仍無法找到合適的總線。”現在,PCI總線已成為個人電腦使用的標準總線。

關於總線的決定表明格魯夫已進入了一個被他稱為“逐漸領悟電腦真諦”的階段。1991年在Comdex公司他就被他稱為“萬惡之源”的一種電腦作了簡短發言。他向人們展示了一台配有PCI總線和特殊芯片的PC電腦筆記本是如何通過無線網絡接收電子郵件和圖形資料的。那時,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Dell、IBM以及其他電腦公司對這個奇妙的東西讚不絕口,並當場派代表上台與格魯夫洽談。那場展示會取得了空前成功,連格魯夫對自己公司所表現出來的巨大感召力都感到驚訝。他意識到英特爾的這種領袖形象將會成為競爭中製勝的關鍵。“瞧,那是在向我致意!”他得意地說道。從這以後,英特爾開始涉足電腦設計領域,從而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競爭。

1993年,英特爾開始生產主板,這激起了康柏和其他向英特爾訂購芯片的PC廠商的憤怒,但他們卻無力阻止這個巨人的腳步。現在英特爾又進入網絡業,開始生產網卡,兩天內就使這一領域的老大3Com公司的市場價值跌去20億美元。英特爾的動機很簡單:離開了快速而便宜的網絡,人們不會願意購買英特爾提供的更加快速的微處理器。英特爾的一位副總裁稱,英特爾就是要提供更多的帶寬,以便客戶能夠更好地利用PC機的處理能力。

不錯,英特爾最近演示了帶有MMX(MultimediaExtension,多媒體擴展)功能的400兆赫的PentiumPro芯片,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但如果你在下載一個環球網主頁時,老得無休無止地等待,你有什麼必要去買一個這樣快的芯片呢?一些廠商致力於製造將環球網主頁更快地傳遞到用戶手中的設備,其中一個重要廠家是Cisco公司。它生產的高端路由器價格達10萬美元,而英特爾網絡部生產的網卡隻有99美元。有什麼東西會阻止英特爾從網卡轉向路由器生產呢?後者畢竟獲利要高得多:Cisco公司現在的市場價值達410億美元。不妨記住當英特爾大舉進入主板生產時所發出的道歉:我們這樣做隻是為了解決奔騰芯片裝入大眾化電腦時所遇到的瓶頸問題。

英特爾的長期戰略是,把更多的圖像和多媒體應用植入PC機中,以使其處理器忙起來。“幾年後,每一台計算機都將是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的,”格魯夫宣稱,“沒有這些東西的計算機就好像沒有內存的計算機一樣毫無意義。”為此,格魯夫在俄勒岡州的希爾斯伯羅建立了英特爾體係結構實驗室,從事培育大市場的工作。其項目包括生產更快地在網絡上傳遞圖像的軟件、開發Internet電話以及Internet可視電話,等等。格魯夫還使英特爾變成了一家風險投資公司,擁有50餘家公司的股票。他甚至還進入了諸如係統集成和數字成像這樣的領域,就連英特爾的對手也不得不佩服。芯片廠家超微(AMD)的首腦執行官傑裏·桑德斯說:“英特爾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刺激了對運算能力的市場需求,因而都是好事,整個工業被它拖著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