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1 / 3)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

1936年出生於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年幼時經曆過納粹的殘暴統治,1956車逃離祖國,輾轉到達紐約,後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1968年入主英特爾公司,1976年成為首席運營官,1987年接任英特爾公司總裁,1997年成為英特爾董事長。

主要業績

●1996年英特爾實現銷售售額208億美元,純利達到52億美元。

●1987~1997年10年間,格魯夫領導英特爾公司每年返還給投資者的回報率平均高於44%。

管理名言

●“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安迪·格魯夫名言。

●“要想預見今後10年會發生什麼,就要回顧過去10年中發生的事情。”安迪·格魯夫談未來。

“在過去5年中,安迪·格魯夫重新定義了英特爾公司,使之從製造商轉變為業界領袖”。

商業周刊19951996

領袖中的領袖

格魯夫帶領著英特爾公司平安度過了多次磨難。他曾說過:“在這個行業裏,我有一個規則:要想預見今後10年會發生什麼,就要回顧過去10年中發生的事情。”過去10年中,格魯夫把英特爾變成了也許是技術世界中最為自力更生的公司,在這一過程中,他給英特爾打上了自己不可磨滅的印跡。

在過去5年中,安迪·格魯夫(AndrowS·Grove)重新定義了英特爾公司,使之從一個芯片製造商轉變為業界領袖。而今後5年裏,公司麵臨的挑戰更大,因為10倍速時代已經來臨,失敗和成功都將以10倍速的節奏發生。

自從1987年格魯夫接任總裁以來,英特爾公司每年返還給投資者的回報率平均都在44%以上。

但比起盈利報告人們似乎更關注在此之前一天宣布的董事會改組方案。1997年5月21日格魯夫將取代高頓·摩爾成為新任董事長(摩爾曾與集成電路的合作發明者羅伯特·諾依斯共同創建了這家公司),盡管這種交替在很大程度上隻是象征性的:摩爾一周將繼續工作3天,格魯夫也將繼續管理那些他已管理了多年的部門。可不管怎樣,改組方案卻清楚地表明了一個事實:安迪·格魯夫已經能獨擋一切了。

要想真正明白這種變動的意義,你至少該知道些英特爾傳奇般的過去。那時有一件事是人所共知的:早在1975年,摩爾就已經清醒地預見到電腦芯片的性能每18個月將提高一倍。執行總裁格魯夫過去10年所做的一切無可辯駁地應證了摩爾的這一“定律”。英特爾不斷為PC製造商們提供最熱門的芯片,使他們能開發出更新更強的PC電腦。那些幸存下來的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們,如超微設備公司(AMD)及Cyrix公司等都隻不過是落選之馬而已。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目前被裝進了世界80%以上的PC機。

顯然摩爾提出的並不是條物理定律。分管英特爾微處理器產品的總經理虞有澄稱之為:“一條技術和商業的定律。”現在,摩爾的這一定律仍為電腦行業中一條穩固的供求鏈所驗證:電腦公司和軟件公司(特別是微軟)在開發新功能和新軟件的過程中對芯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英特爾也不斷研製出性能更高的芯片來滿足他們。目前芯片市場走勢良好,利潤可高達60%。英特爾把賺來的錢用來修建新的電腦芯片製造廠(這種工廠目前每座耗資約20億美元),借此為下一輪角逐積蓄能量。“這種趨勢近幾年不會改變,但不一定長久”,虞有澄說道:“這種勢頭最終會停下來。如果人們對高性能芯片不再感興趣,那麼我們在新一輪競爭中將無錢可賺。”

著有商業暢銷書《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格魯夫直到幾年前才完全意識到這一點。他認為把英特爾的發展寄希望於別人會主動創造需求購買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無異於自殺。一旦微軟改變了它的研究與發展計劃,把重心從研製下一代軟件轉移到改進目前PC軟件的工作性能上,那麼很少有人會再購買新型但昂貴的英特爾芯片了。

為使英特爾立於不敗之地,格魯夫果斷調整了經營策略。他要使這個昔日的芯片巨人不再僅僅扮演一個配件供應商的角色,而要讓它成為整個電腦世界的夢幻領袖。從這時起,格魯夫宣布:英特爾將自己創造需求。他解釋說:“如果電腦不能用來做更多的事,以後幾年我們生產的芯片將無人問津。因此,我們得自己‘創造’用戶來使用我們的微處理器。依靠我們的辛勤努力,投資及不斷調整經營策略,我們能促成市場需求的增長,這樣我們才能賺錢。這一點已銘刻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靈深處。”

對60歲的格魯夫來說,英特爾轉形的成功也是一次個人的成功。1968年他曾是參與這家公司創建和運行的為數不多的幾名雇員之一,但格魯夫從沒把自己看作是英特爾的創建者(這一位置是為摩爾和諾依斯專門保留的)。正是有了安迪·格魯夫這位得力經營者的鼎力支持,摩爾等人的成功才被人們讚譽為夢幻般的傳奇。“現在格魯夫應被視為他們中的一員了。”雷傑斯·邁肯納評價說(作為昔日矽穀的市場先導,他曾與英特爾的管理層共事多年):“過去的英特爾是相當保守的,而如今它似乎更願意充當前沿領袖的角色,因為安迪意識到英特爾有能力創造自己的市場。他也許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經營者了。作為一名經營者他創造了諾依斯和摩爾過去作為創建者曾創造過的奇跡。”

◇築巢引鳳

過去5年,格魯夫實施了一係列看似與芯片製造毫不相關的計劃。他的很多時間都花在與好萊塢的貴族名流們閑聊上,這些人經常被赫伯·愛倫邀請參加在愛達荷州新瓦利避暑勝地(SunValley)舉行的夏日晚宴。與此同時,格魯夫暗地投資讚助一批不知名的小公司,隱密地開發互聯網上“三維交互式虛擬世界”等項目。他甚至掏錢幫斯達巴克思(Starbucks)公司建立用戶電視會議網。現在,這一切的目的都變得十分明確,為確保英特爾在今後5年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前景,他絞盡腦汁想把PC機變成我們生活中最離不開的家用電器。格魯夫的夢想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PC看電視、在互聯網玩大型複雜的遊戲、用電腦編輯保存家人的照片、管理家電以及通過視頻與家人、朋友、同事保持經常聯係。如果格魯夫夢想成真,英特爾的未來會更加充滿希望,否則,英特爾的發展戰略就會全盤崩塌。

“為滿足對微處理器不斷增加的需求,英特爾一直在全力以赴地研製開發新產品。”斯科特·蘭道爾(康涅狄格州斯坦福SoundView財經雜誌的一位股市分析家)這樣說道,“要是有一天英特爾推陳出新的步伐慢了下來,那麼他們的經營計劃就得重新考慮。”

正因如此,格魯夫才大量增加了推動市場發展的計劃預算,而對生產微處理器沒多投一個子兒。英特爾的市場投入從1990年的零開始,到了1996年就已高達5億多美元。英特爾是唯一能承擔這筆費用的電腦硬件商家,它的利潤比前10位PC製造商利潤的總和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