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職能(2 / 2)

三、軍事決策的影響因素

由於化學能夠作為戰爭物資的供應基地和提高武器性能的手段,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軍事戰鬥力,從而就必然會成為影響軍事戰術的運用乃至戰略決策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化學尚不夠發達的“冷武器”時代,軍事家隻能考慮運用“短兵相接”、麵對麵進行白刃格鬥的戰術;在化學初步發達的“熱兵器”時代,軍事家就有可能運用“遠距離”作戰的戰術;到了化學高度發達的“導彈核武器時代”,由於全球各個角落都可以成為攻擊的目標,軍事家不僅需要考慮常規武器的戰術和“戰術核武器”的戰術,而且還要考慮所謂“核威懾戰略,”等等。可以看出,化學同軍事戰略戰術的運用之間是存在著密切聯係的。

不僅如此,化學還可能影響到軍事家對一場具體戰爭所做出的決策。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協約國在戰前並沒有估計到德國會敢於挑起戰爭,或者即是挑起了也不會維持到一年的時間就會不戰自潰,遭到失敗。因為他們認為,一旦戰爭爆發,強大的協約國海軍就會完全封鎖住德國的港口,切斷南美智利硝石的供應,使德國無法得到生產炸藥的原料而失敗。然而事實表明,由於協約國低估了德國的化學實力而犯了錯誤。德國不僅挑起了戰爭,而且還維持了長達四年之久。因為在戰爭爆發後,德國雖然被切斷了智利硝石的供應來源,然而卻依靠化學家成功地從空氣中取得了生產炸藥所需要的元素氮,從而能夠照舊源源不斷地製出炸藥,供應戰爭的需要。這就是德國在1914年成功實現工業化的哈伯合成氨法所發揮的重大曆史作用。它也是德國統治者敢於做出戰爭抉擇的重要因素。當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帝國主義國家間重新瓜分世界的固有矛盾,然而卻也不能不看到化學對於戰爭爆發及其軍事決策的重大影響。這就是說,化學已經不僅僅隻是局限於自身內部活動範圍的認識活動,而且是已經能夠超出化學自身活動之外,對生產、經濟乃至政治鬥爭產生重大影響的巨大作用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