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科的分類(2 / 2)

還有一些學者把化學分成了更多分支學科,例如分成六大類:(1)結構、性能與鑒定化學,(2)合成化學,(3)化學動力學,(4)液態、固態與表麵化學,(5)理論化學,(6)核化學。還有人分成八大類:(1)結構、性能與鑒定化學,(2)合成化學,(3)化學動力學,(4)液態、固態與表麵化學,(5)理論化學,(6)核化學,(7)儀器化學,(8)熱力學。

山西大學張家治教授於1983年提出了一個多層次的化學分類係統。他堅持以物質運動形式作為科學分類的基礎,並依據分類的連續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對以往的化學分類進行揚棄與綜合,提出了下列分類係統:

類別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第三層次

表中的宇宙化學、地球化學和海洋化學是與化學的六大類直接相關的綜合性化學學科。它們在分類時既不能同左邊的六大類並列,也不能劃歸到六大類的某一層次。它們是縱貫於六大類學科中的綜合學科,所以把它們單獨排在分類係統表的右側。

上述不同的化學學科分類表明,國內外化學界都在努力尋求一個合理的分類方案,以便對化學科學體係能有一個更係統、更深入的認識。

我國著名化學家、北京大學徐光憲教授曾經指出,正確運用化學分類方法進行合理分類,還可以促進新學科的形成。例如化學中使用萃取方法雖然已有100多年的曆史,但其真正的發展是在20世紀的40年代。當時,由於發展原子能要求高純度的鈾元素,才促進了萃取方法的迅速發展。後來,人們又通過對越來越複雜的萃取體係進行正確的分類才在50~60年代形成了新興分支學科萃取化學。這說明,對某些化學研究的內容不斷地進行正確分類,深入研究,就可以促進新學科的形成。又如,人們對絡合物進行分類,把它們分為Werner型絡合物和非Werner型絡合物,進而再把werner型絡合物分為多核絡合物和原子簇等等,從而能夠對絡合物進行分門別類的深入研究,進而促成了絡合物化學分支學科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