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的需要。隨著人際交往範圍的擴大和交往層麵的拓寬,社會文明禮儀規範愈加顯示出其特有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尤其對年輕人而言,缺乏禮儀修養,必然會影響到人際交往的效果。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聖人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大儒顏元曾曰:“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足見古聖先賢對禮儀的高度重視和崇高評價。
人類文明之所以如此燦爛輝煌,不僅是因為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和物質財富的迅速增加,也不僅是因為人類駕馭自然界能力的空前提高和對未來前景的樂觀展望,還因為精神文明的豐碩成果和理性精神的長足發展,也有典章製度、禮儀規範對人的儀態儀表、人際交往、言語行為、習俗避忌等作出了既體現人文精神又妥當適用的具體約束,使人類生活既富足舒適又和諧優雅。作為世間最美麗的理性之花,如果人類隻有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僅憑本能欲望行事,既不講道德規範,又不講禮儀章法,勢必陷入肆無忌憚、物欲橫流的慘境,最終褻瀆人類的尊嚴和榮譽。
隨著全球化浪潮波瀾壯闊地推進,中國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愈加迅捷,年輕人不僅要更廣泛、更頻繁地與人交往,而且還要與世界各國人士打交道。因此,不能嫻熟地掌握禮儀,遊刃有餘地運用禮儀,就難有人際交往的和諧和事業人生的順暢;而這當然與現代青年的文明形象遠不相稱,因此而造成的一切麻煩、膠著、掣肘、阻力,都勢必成為不應有的遺憾。
本書兼顧古今中外的禮儀規範,融知識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於一體,吸收了國內外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和指導作用,既描摹各項禮儀的整體輪廓,又詳盡介紹具體禮儀的細節規範,並從年輕人的交往實際出發,力求達到知識與趣味並重、規範與操作結合、文化與生活交融的圓融境界。
哲人有言: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無論身體、服裝、思想、言行、禮儀……做一個從內到外都優雅、美麗的人,有哪個年輕人能自外於此呢?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你以恰當、優雅的禮儀待人接物時,你自會對此別有會心。
編著者
2015年5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