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知識篇(8)(1 / 2)

有一位老先生難得上了一趟街,回家後發表了一通感慨,“一上街,渾身卡;滿腦子,淨密碼;幾多愁苦,幾多尷尬”。?原來他用信用卡取款,不會使用,亂打一通,竟然讓取款機將信用卡吃掉了。這件小事反映出的問題是:他的觀念、知識、技能都沒有跟上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卻又牢騷滿腹,光知道懷念拿工資、發現金的遙遠年代。但是那個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銀行上網,資金流變成了信息流,減少了交易環節,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達到了資源共享。這是現代經濟的發展模式,是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縱觀現代,類似這位老先生的情況比比皆是。時代變了,他們的身體已進入信息時代,坐著汽車滿街跑,觀念和思路卻坐著牛車在野地裏逛蕩。他們就像“桃花源”裏的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現有社會一無所知,而觀念更是蒙上了灰塵,走出門便仿佛到了另一世界,非常陌生,因而寸步難行。試想,一個人的軀體進入了信息時代,思維卻在工業時代,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怎能不到處碰壁?時代變了,我們的觀念也要跟著變,知識要更新,技能也要改進。

可是,你不努力學習,不更新知識、順應時代、開拓思路、超越自我,能轉變觀念嗎?你不轉變觀念,能有野心嗎?你沒有野心,人生能闖出新路嗎?

再舉一個例子。一個朋友D跟筆者感慨說,如今她的大學同學很多都發達了,成了千萬甚至億萬富翁。她大學時學的是地質專業,畢業時,她通過父親的關係,分配到了一個較好的事業單位,生活安逸;而很多來自農村沒有關係的同學,都被分到了企業。在企業裏工作比較辛苦,還要常常進行科技攻關,工作強度高,收入也不高。工作幾年後,一些同學所在的企業開始走上破產之路,D暗自慶幸自己工作安穩。可再過幾年,同學們從天南海北趕回母校聚會時,D驚訝地發現,許多被下崗分流的同學,現在竟然成了老板,開起了公司!這些老板同學說,好在過去在企業鍛煉了自己,常常搞那些項目,知識和技術更新得快,接觸的人和事多,也曉得現在地礦界的一些規則,下崗了,沒有退路了,破釜沉舟,也就豁出去了,有的做礦石買賣,有的開發選礦機器,各顯神通,慢慢地就有了自己的事業。其中做得最順的,是D昔日同宿舍的上鋪,兩人情同姐妹,她動員D辭職跟她一起做。D雖心動,卻是不敢——在事業單位,每日裏吃些老本,做些技術含量不高的活;如今要創業,無論從技術還是從經驗上來說,她都實在是沒有信心。D不敢,另一個同學E卻敢,她也是不甚得誌的,單位效益不好,自己做的多,拿的少,便跟著上了。不幾年,居然她也大有成就。現在,D的上鋪已資產過億,E也開起了寶馬。我問D後不後悔。她說,唉!這可不是我後不後悔的問題了。我的上鋪姐妹現在還願意拉我啊,但你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你敢不敢?

筆者默然。知識落伍的人,就如同被折去了雙翼的鳥,即便天空如何闊朗,也是不敢高飛,也不能高飛的了。

大學生的“裹腳布”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太快;我們的大學教授自己的知識結構、教材與教案、教學方式與內容都已明顯滯後於社會發展、知識更新,顯得有些陳舊、脫節;大學生又普遍學風下降,素質下降,修養下降……因此,大學生綜合知識、工作能力、人際關係等問題滋多,難怪畢業時找不到工作,找到了工作也幹不好。

走出校門知識已陳舊,IT畢業生前景看好薪水走低。筆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時下IT人才依然是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的“搶手貨”。但與一路飄紅的就業形勢相反的是,今年IT業給應屆畢業生開出的薪水不升反降,800元的可憐月薪讓大部分畢業生都覺得難以接受。而僅兩年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剛畢業時月薪還能達到1000元。

對此,沈陽某科技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劉繼軍認為,其實企業也為找不到俊俏能幹的“媳婦”發愁。他認為,造成眼下低月薪的現象,是因為大學生知識貶值,無法適應IT業知識迅猛更新而引起的。IT界有個著名的“摩爾定律”(Mores law),即“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現在學IT的大學生在走出校門時,他們的知識就陳舊了,企業必須為他們重新培訓,所以剛開始時月薪不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