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技能篇(1)(1 / 3)

上技能多樣的人即將走俏

一位青年學者的經曆見聞

先說說青年學者肖飛經曆或見聞的幾個真實故事,來說明技能多樣的好處:

我們常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意思是說,不管在哪個行業、領域,隻要你堅持下去,努力拚搏,就一定能夠成功,一定會很優秀,一定不比科舉場上的頭名狀元差。人生道路很多,奮鬥方向萬千,天下任你馳騁,不一定非要讀五經、考科舉、中狀元不可。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寫過一篇小散文《賣油翁》,因善射而自負的武官,在一個小小的賣油翁麵前也會羞愧難當,因為這老人能通過一個很小的銅錢孔把油液一點不溢地傾進壺裏,並且滿不在乎地說:“無它,惟手熟爾。”

把自己的那一行做得非常優秀、出眾,這就是特長、專業,這就是行家、裏手。但要是能把幾行都能做得不錯(雖然不一定比人家光做這一行的強,卻也不是萬金油、半桶水),技能全麵、多樣,那也是很好的。而我們這一家族,似乎恰恰曆代都是動手能力很強,各種技能都會一些。

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的爺爺還健在,什麼木匠活、瓦匠活、漆匠活、皮匠活、泥匠活、蔑匠活、彈匠活、裁縫活、屠宰活、釀酒活、紅白喜事、調解糾紛、交易買賣……他都能做一些,所以鄉裏一帶誰有事要幫忙都找他,而他也就能“吃四方”,不管到哪裏人家都好酒好菜招待他(而他非常能吃能喝),還要好好感謝他。在大家都貧窮拮據、缺吃少穿的年代,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啊!

後來到我爸爸,他參加了工作,在小鎮裏先後從事廣播、電視一類技術工作,於是各種電器、金屬物都懂,修理收音機、電視機、電風扇、電話、電燈、摩托車、自行車、手表、鬧鍾、手機……那也是“手到病除”,得到大家的讚揚,不時也會感謝他(因為他有國家正式工作,不好收費他也不願意收費,所以大家不過是請他吃飯、送他些小禮物之類),也很不錯。另外,我們家平時主要是我媽做飯、做菜,做了一輩子,都很一般;偶爾我爸親自下廚(主要是碰到特殊日子,如趕集買了新鮮菜、過年、家裏誰過生日、我們兄妹好不容易從寄宿的中學、大學放假回家等),也就是那幾個最平常不過的菜肴,豆腐、豬肉、雞蛋、辣椒、蔬菜、木耳什麼的,或者是早上的一碗普通麵條、米線,到他手裏,做得卻非常好吃,絕不亞於什麼山珍海味(近些年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了,也參加過不少盛宴、吃過不少大餐,但總覺得還不如我爸做的那幾個家常小菜),因為他用心烹調,操作精致,著重味道,而且色香俱全。

再後來到我自己,我的技能雖然不如我爺爺、爸爸那麼精湛、全麵,但作為大學中文教師、報刊編輯記者、青年作家的我,社會的主要身份是讀書人、知識分子,但我還不至於被人說成是書呆子,我並沒有成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那種通常被人們看成的模樣,我作飯做菜做家務、洗衣購物帶孩子……都是稱職的,一家人的收入開支都得由我做主,買房子、主持裝修、添置家具家電、把家從南方遷到北京……都是我一個人在幹,平時家電家具、房屋設施有什麼地方出毛病了,我也會搗鼓搗鼓好的。

1998年我從北京一座著名大學畢業,到了南方一所高校的中文係教書。記得我剛去該校麵試時,本來他們覺得我的條件挺好的,鐵定是要我的了;但就在簽訂“就業協議”時,人事處一位姓周的副主任開玩笑地、友好地問了我一句:“你會打籃球嗎?”我心裏愣了一下,馬上說:“不會。”然後他表示出意料之中的、會心的神情,對周圍麵試我的大家說:“我就知道你們文人是不愛這些的。”周圍的人也跟著表示出意料之中的、會心的神情,也都友好地笑了起來。我旁邊的中文係老主任告訴我:“他是我們學校職工籃球隊隊長。”看他牛高馬大、魁梧健壯、穿著球衣,自然毫無疑義。哎,我終於有一次被人家看成是通常的那種“四體不勤”的“文人”了!我當時盡管覺得工作上是沒有問題了,這些談話不過是些友好的玩笑而已,但並沒有“文人”的清高之感,相反倒確實有一些為自己不會打籃球而產生的慚愧。那一瞬間,我更多的沉浸在慚愧自己有這些客觀上的技能有限的缺陷當中;而接著的中文係老主任另一句話“你要是會打籃球,能與我們的人事處領導搞好關係,將來升官就容易多了”,我並沒放在心上,至今我都沒覺得有多重要。但這隻是就我個人的情況而言。要是就大家而言,這不正是透露了一個就業的重要秘訣嗎?多幾門技能,或者有一些特別的愛好,說不定在你求職應聘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重要甚至是主要作用。而且,我們平時在一些同學、朋友講述自己的求職經曆中,在書籍、報刊上一些文章提到的應聘經驗中,也常常會發現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