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技能篇(2)(1 / 3)

要做“複合型”人才

任何職務都具有技能多樣性、任務同一性和任務重要性的三個基本特征。技能多樣性(skill variety)指的是一項職務要求員工使用各種技術和才能從事不同的活動的程度。豐富化模式就是指一個崗位負責多種操作,采用豐富化模式設計的崗位具有技能多樣性、任務完整性、自主權及反饋等特征。技能多樣化就意味著完成各種不同的操作,運用不同的技術、能力和智慧。當今社會正在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變,職工要具備多種技能,職業教育需要進行多種相關技能的培訓。

在知識經濟時代,組織對個人的技能要求不再是單一的特殊技能,而是具有廣泛遷移價值、在多種崗位都能發揮作用的技能。知識經濟的特點是產品更新周期短、速度快,是對全世界人力資源交流和整合的全球性競爭,最終是要求人們不斷提高應變能力,追求技能的全麵、多樣、複合化。

隨著我國人事製度改革的深化,競爭上崗、全員聘用、合同管理的實行,下崗、再就業已變得司空見慣了。麵對層出不窮的新職業、新崗位,那種技能單一、隻會做一樣工作的人必將處處碰壁,舉步維艱。開放的社會更需要一專多能、適應能力強的人。“複合通用型人才”遠比“隻具有某一專長的工人”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他們除了要有較高的技能水平外,還應具有個人社會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轉崗轉業能力、適應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等多方麵的綜合職業素質。從下崗職工中已重新就業的人員看,其中有60-70%是搞個體經營或組織起來搞小企業的。這些人一般都有良好的基礎素質、複合型技能和創業能力。

將來在信息技術領域,對公司職員來說,光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可能已經不夠用了,未來的雇員還需要新的商業技可能才會吸引老板的眼光。據Gartner Group的分析家預測,出於對IT效率的擔心、日漸增多的自動操作及海外等因素的考慮,將來出現新的IT職業人,他們既懂技術和專業知識,又熟悉行業流程,還兼備領導能力。將來的職員也許不得不提高他們對商業本質的理解能力,比如對行業、顧客等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等問題。

像上海等大城市,製造業逐步向“現代製造業”靠攏,外資機械製造公司不斷進入,本地製造企業不斷升級,傳統機械工業向超精密、電子機械、虛擬製造技術、網絡製造技術、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等方向發展。來上海就業,隻是個普通的熟練工還不夠,還要掌握電子、數控、模擬線路等技術。從薪酬來看,由於灰領崗位人才缺口大,薪酬給付有了較大的提高,一個模具工程師月薪萬元並不少見。

如今的外企,老總們強調的是員工的綜合能力,包括業務能力、工作能力、麵對困難的應對能力、合作能力等。因為社會在發展,工作內容也在發展;那麼,作為一個工作者,想要“以不變應萬變”,是不可能的,必須要跟著變。那麼,也就意味著這個人要掌握多種技能,這才能變得好變得妙變得呱呱叫。技能單一,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複合人才的需求。往年“炙手可熱”的英語專業畢業生,不再是市場的“搶手貨”。近來,很多單位不再招聘專門英語人才,而隻是把英語作為一個附加條件。所以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必須清醒認識到自己專業的劣勢,那就是技能單一,達不到複合型人才的要求。這就勢必迫使他們去學習其他專業知識,以努力適應社會的需要。英語隻能作為和別人同等條件下自己的一個優勢,而非王牌。

要想在職場上立穩腳跟,首先就要在技能上站得住腳。外語不好,那就利用業餘時間補習外語;計算機不行,那就多上機操作,多找人指導;職業技能不夠,那就參加培訓爭取考個證書;禮儀不懂,那就找些資料參考,多加注意……老一輩講“藝多不壓身”,現在同樣有意義。

我的朋友當中,小麥就屬於那種“周身刀”的人。他在大學是學電子的,成績不錯,而自己又長得英挺帥氣,且是籃球健將。更為奇特的是,由於爺爺是中醫的緣故,他還懂得推拿按摩。小麥進的是一家外企,原本是做技術的,因為形象好,常常被營銷總監帶出門,久而久之便擅於交際;加上技術底子紮實,他說話客戶很受聽,覺得夠專業。之後總裁注意到了他,便欽點他到總裁辦公室做主任助理。小麥很用心,又樂於學習,無論公私,都打點得妥妥當當。出門時,他可以兼做司機、秘書和保鏢;談判時,他可以做技術顧問、記錄員、翻譯;公關時,他還會點菜、勸酒和唱歌;出遠差時,他還可以幫總裁推拿放鬆。做助理一年下來,總裁決定對他委以重任,讓他出任區域經理;並開玩笑說,雖然舍不得放掉一個自己的好按摩師,但為了企業發展,還是要放他高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