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前提是必須有門特長、專業紮實,才能再講技能多樣,做複合型人才。要是沒有特長、專業,又談何技能、本領的多樣、全麵?那就隻能是萬金油、半桶水,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罷了。
筆者的完整看法是,技能單一且不夠優秀的,最差等;技能多樣但沒有特長的,次差等;技能單一但優秀的,次好等;技能多樣且有特長的,最好等。
解決了這個前提問題,我們再來討論技能單一的不足、技能多樣的好處的問題。
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有位朋友講了一個“現代版寓言”。有一隻貓很厲害,不久就把房子裏的老鼠吃得差不多了,隻剩下最後一隻非常狡猾的老鼠了,貓想了很多辦法都沒能抓到它。這一天,憋在洞裏許多天都因害怕被貓吃掉沒法出洞的那隻老鼠,憋得實在太難受了,非常渴望出來放放風、找點好吃的,突然聽到洞外麵傳來一聲狗叫,這聲音如今在它耳朵裏不免成了世上最美妙動聽的天籟之音,因為它根據過去的經驗,高興地想:“狗在,貓就不會在。貓和狗互相不喜歡。”於是老鼠就放心大膽、大搖大擺地鑽了出來,可它剛一露頭就被貓給抓住了。小老鼠死到臨頭還不明白,很奇怪地問:“我明明聽到的是狗叫聲,怎麼會是你呢?”那貓君得意地說:“都21世紀了,我們怎麼能不掌握一門外語呢?”於是,慚愧的老鼠便很快成了貓君的一頓豐盛大餐。
技能單一的毛病的確很多,技能多樣的好處的確也很多。過去人們常講,一個人要有一技之長才會有飯碗。可隨著科學發達和社會進步,人們享受生活、改變生活的態度都有很大的變化,技能的單一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也就是說,沒有全方位的發展,是無法更好地立足於社會的。
特別是在當今世界,這是一個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時代,這是一個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時代,這是一個節奏快速、變化萬千的時代,隻有一門特長、隻會一種專業,怎麼行呢?我們如果要在這個世界生存,就要把自己培養成一技多能型的人才。
現在是交叉學科、邊緣學科、信息多元化的年代,你隻會一種技能,就一定被淘汰。應對這種多變的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擁有多方麵技能的人才,需求的是綜合素質型人才,在專業精通的同時,學習掌握多方麵的能力。
國家人事部行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德貴認為,技能單一、隻會做一種工作、換一個崗位就不“靈光”、不適應的人,日子一定會不好過。隨著中國入世,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就業、下崗、再就業、再下崗……將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你要想避免在職場中成為“積壓物資”,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學幾手,一專多能。隻有這樣才不至於“一棵樹上吊死”,一旦下崗,心中不慌,“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就是為什麼複合型人才受歡迎的原因。所以,如果說,入世後技能多樣、全麵的複合型人才大受歡迎的話,技能單一的人遭到冷遇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從小,我們大家可能總是聽到父母對自己說:“一定要有一門特長。”可是,而今的社會隻有一門特長卻難以生存,甚至大學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的開始。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一個大學生從畢業到麵臨未來30年的職業規劃,平均會麵臨10次的職業轉換(其中並不包含4次的行業轉換)。要知道,21世紀呼喚的是一技多能型人才,“多能”是指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及再學習能力,尤為重要的就是溝通能力!那是在生活、工作方方麵麵、隨時隨刻都需要的一種技能啊!如果你總是認真表達卻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同、甚至遭到誤解,如果你總是努力推銷自己的想法卻總是無人接受,導致你的工作沒有效果、效率低下,而你卻沒有意識去提高自己有效溝通的基本技能和找尋方法,那你同樣會麵臨被淘汰。
在近期的全國各地人才市場招聘信息裏,基礎財會、計算機操作、文秘人員已被列入求職困難群體。其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市場需求趨於飽和;二是技能單一,崗位適應性和競爭力弱;三是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專家認為,要改變現狀,上述三類人才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是在現有崗位上積極充電,向更高層次的職位攀登;二是適時進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