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津市土地詳查彙總工作全麵完成,獲國家土地管理局工作成果一等獎。舉辦了天津市詳查彙總工作成果新聞發布會,擴大了影響和利用率,為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編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3.編製完成了《天津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送審稿)》,使其在堅持高起步、高標準、高質量的基礎上更具有科學性、超前性和權威性。
4.完成了7個區縣的土地評估定級工作;同時土地交易中介機構相繼建立,除市郊區外,在各區縣全部成立了地價評估事務所。
二、天津市土地管理工作的特點
(一)把握大局,服務經濟是加快天津市土地事業發展的關鍵。
經濟建設是全國工作的中心,規劃土地管理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這個大局。十年來,全市繼續堅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以優質服務強化管理”,“加強管理,促進發展”的工作思路及超前服務,現場服務,跟蹤服務,全過程服務等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服務措施。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一是千方百計地選準土地管理工作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結合點。“雙優化工程”即是天津土地管理局發揮規土合一優勢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全市經濟一個結合點。提出該思想以來,已實施17個企業、18幅地塊,麵積34.9萬平方米,支持企業搬遷、改造、嫁接、跳產資金8.6億元,至一九九五年“雙優化工程”已從開始單純地通過出讓土地和房地產開發,逐步擴展到通過建立股份製、租賃、抵押等形式來實施,從單個企業、單個項目來實施擴展到行業、部門有計劃的整體實施;從一事一議的方式擴展到依據各項規定和製度來實施,從天津市規劃局、土地局的一項工作探索,擴展為市政府加快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二是千方百計地保重點。“八五”期間,天津市規劃局、土地局共承辦市政府曆年為人民群眾辦20件實事的子項176項,市重點238項。局領導帶隊每年組織服務300餘次,及時解決了土地管理規劃、勘測設計等問題,確保了15萬輛夏利轎車、電廠、乙烯、大無縫、大程控等一大批國家和天津市重點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投產。三是千方百計地攻難點,一方麵從土地出讓金中讓利於企業22億元人民幣支持企業發展,一方麵對天津市組織實施建設的81項重點技術攻關項目,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超前服務,共完成投資77億元、土建117萬平方米,多次被市政府授予支持技改先進單位。
(二)抓住機遇、推進改革是天津市土地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天津市土地管理局抓住曆史給予的每個機遇,大膽推進改革,使土地管理有了很大的發展。一九九二年,天津市土地管理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契機,推動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當年即實現了外環線以內市區土地出讓零的突破,爾後土地有償使用範圍逐年擴大,土地批租數量穩步上升;一九九三年,全國確定以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作為經濟體製改革的重點,天津市結合實際,提出了“雙優化工程”的思路,幫助企業盤活土地存量、促進企業改製發展。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五年,亞乒賽和世乒賽在天津舉行,適逢全國衛生城市大檢查,天津市規劃局、土地局抓住了“兩迎一配合”的機遇,開展了全市違法違章建築大清查,至世乒賽舉辦前,共拆除違法違章建築19.7萬平方米,治理小區72區,建設主幹道路57條,支幹道280條。針對一九九五年十月份違法建設回潮現象,天津市規劃局、土地局將群眾關注的熱點作為工作重點,全麵強化土地執法,初步刹住了私搭亂建的歪風。
(三)堅持集中統一管理體製是促進天津市土地管理事業發展的保證。
覆蓋全市的規劃土地管理網絡已經形成,對全市規劃土地、城鄉地政實施集中統一管理。一是維護了城市規劃的統一性、嚴肅性和權威性,保證了市政府對城市規劃的集中統一領導;二是確保了土地基本國策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貫徹實施,保證了市長一支筆批地,一個部門的管理、做到合理、科學地用地和出讓地有效地保護了耕地;三是確保了執法的嚴肅性,堅持了規劃法、土地管理法和規劃管理條例、土地管理條例,使兩法兩條例有效地施行;四是堅持大城市化為小城市管理,在大城市集中統一下的分級管理首先是集中管理、即發揮了區處、區縣規劃土地管理局為區縣政府參謀辦理作用,又發揮了聯係市與區縣政府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保證了各區建設發展活而不亂,統而不死,使規劃土地管理更加符合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五是城鄉規劃、土地管理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的體製,既有利於城鄉土地利用按城市規劃進行;又有利於城市規劃增強土地價值觀念市場觀念和效益觀念保證土地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同時避免了多頭管理、部門扯皮,提高了辦事效率。
(四)堅持科教興局是促進土地管理事業發展的基礎。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充分發揮科技專業人員的作用,實施科教興局戰略對於知識密集型的規劃土地管理部門適應提高辦事效率和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天津市規劃局、土地局科技聯隊伍迅速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已達2618人,占全局職工總數80%,其中國家級勘察設計大師2人,市特貼專家30人,局特貼專家68人,高級職稱336人,中級職稱750人,初級職稱1532人。在實施中注重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使用,一批青年技術尖子、跨世紀技術帶頭人脫穎而出,有43名專業人員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使天津土地管理局渡過了人才結構斷層、青黃不接的階段。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局處、院購置計算機、繪圖、勘測等儀器投入已超過1000萬元,技術手段有長足進步。加大了培訓力度,全員培訓率年均遞增19%,一九九五年全員培訓率達80.5%。獲獎科技成果不斷增加,局係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銀質獎2項;市級科技進步獎6項,部級科技獎14項,委級科技進步獎9項,部級優秀工程獎4項,委級優秀工程56項。一批調研成果如《雙優化工程》、《關於我市以地引資情況的調研報告》等,在全市、全行業以至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獲委級以上獎勵的調研成果6項,被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市建委列為決策參考的有8項,為天津市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務和對策研究40餘項。這些成果迅速應用在實際工作中,轉化為新的生產力,促進了規劃土地管理事業的高速發展,也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實施“雙優化工程”的經驗
一、“雙優化工程”的背景與思路
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全國經濟體製改革的重點,也是當前加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天津是一個老工業城市,如何深化企業改革,強化土地資產管理所麵臨的任務更艱巨。市規劃局、土地局根據市委、市政府發揮土地優勢為全市發展服務的批示精神,積極進行了加強土地資產管理、盤活存量土地資產、促進企業改製的探索,於一九九三年提出了“雙優化工程”的方案。它的基本思路:充分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原則,發揮市場機製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從支持企業入手,通過土地出讓和發展房地產業,促進實現土地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的雙重優化。在土地資源配置上,利用市場機製下級差地租的作用,使占據市中心區良好區位的工業、倉儲等企業實現外遷,騰出好地發展第三產業,充分發揮市中心區“寸土寸金”的優勢,招商引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實現用地結構的優化;在產業結構上,通過調整企業用地,把企業外遷與盤活企業資產存量和引進資金、發展商貿、金融、房地產等結合起來,並與企業自身扭虧、技改結合起來,優化第二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
二、“雙優化工程”的方法和進展
本著既符合國家要求,又從天津實際情況出發的原則,當前實施“雙優化工程”支持企業調整、轉製的辦法是:企業改製或改組,政府分別采取土地出讓、出租和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三種方式提供土地。企業將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為出讓土地使用權的,須補辦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按土地評估中認定價格的30%補交土地出讓金。一次性全部交納土地出讓金有困難的,經批準可分期支付,分期支付的時限不得超過六個月。企業不能交納土地出讓金的,可以承租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按年度向土地管理部門交納土地租金,企業改組或設立股份製的,市政府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土地資產在企業中體現為國家股,該股份由市政府授權的部門持有股份收益由市政府授權的部門代國家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