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土地管理(2 / 3)

(三)抓基礎業務建設,為深入改革,強化依法、科學管理奠定了基礎。

雖然《土地管理法》的頒布實施和土地管理部門組建時間較短,但地方配套法規、規章以及各項業務基礎工作進展較快。從一九八六年以來,在九年時間裏吉林省出台並重新製訂頒布《吉林省土地管理條例》、《吉林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辦法》,一九九五年吉林省人大又出台了《吉林省農田保護條例》和《土地登記條例》,許多市、縣都製定了相應的配套規章。一九八六年以來,還圍繞耕地保護和加強土地資產管理,注重抓了業務基礎建設。一九九二年率先完成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詳查),查清了土地權屬、類型及分布利用狀況,摸清了土地資源“家底”,全省總幅員19.1萬平方公裏,耕地542667萬公頃。到一九九四年底,基本完成全省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工作。按照《吉林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要求,一九九五年完成了調整補充工作,使現有農田保護率由81.6%提高到85%以上。一九九五年吉林省已完成城鎮國有土地地籍調查836.66平方公裏,占應完成麵積(963平方公裏)的86.9%。縣以上城鎮土地定級估價已結束,很多市、縣公布了基準地價。地方配套法規、規章的建設和土地業務工作開展、為深入貫徹落實土地基本國策和深化土地使用製度改革,提供了法規、政策遵循和科學依據。

(四)堅持抓幹部隊伍培訓,不斷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針對土地隊伍人員新、變動頻繁的情況,為了適應土地管理工作發展的需要,采取多層次、多種形式組織了各級土地管理幹部崗位培訓班。一九八六年以來,九年間吉林省參訓人員達1300多人次。各級土地管理部門領導都十分重視教育培訓工作,強化領導,舍得投入,納入議程。一九九五年為貫徹國家和省土地使用製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在土地管理係統開了“兩會”精神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崗位培訓工作,吉林省各級參加培訓人員達5000人,曆時三個月,並組織了全省統一考試,參加考試的有4414人;舉辦了七期專業崗位培訓班,參訓410人;還完成了房地產經營管理電視培訓班,有275人取得了結業證書。通過培訓提高了土地係統幹部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加強行風建設,造就一支政治強,作風硬,業務精的管理幹部隊伍。

吉林省土地局本著以加強行風廉政建設為重點,以“自身淨,幹實事”為標準,狠抓隊伍建設,堅持深入進行反腐倡廉教育,大大提高了全係統幹部、職工隊伍的素質。培育了一支團結奮鬥的隊伍,為振興土地管理事業形成了較強的凝聚力;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優質服務,強化了防範措施。全省土地管理係統堅持不懈的抓行風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為保證土地各項業務的全麵完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土地管理工作發展趨勢

今後一個時期吉林省土地管理工作總的趨勢是:必須把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和吉林省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放在第一位。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二○一○年遠景目標的提出,要求土地管理也必須與之相適應,積極主動搞好服務,轉變觀念,更新思路,實行一係列變革。以逐步實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土地管理方式;逐步實現土地利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土地管理方式的轉變為主線,以控製土地供應總量為龍頭,深化土地使用製度改革和土地管理體製改革,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把保護耕地的目標定在動態平衡,並能有所增加的高標準上,要有一係列創造性的、切實可行的措施。為達到這一目標,今後必須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把保護耕地放在首位。耕地保護必須從行政管理為主向以依法管理為主的方式轉變,千方百計保持總量平衡繼續抓好計劃管理、指標控製,嚴把建設用地審批關。同時狠抓土地開發複墾,做到占一畝複墾一畝。當前要集中力量,下大決心抓好《吉林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實施。結合學習實施《條例》,對確定的保護地塊,進一步研究和落實管理措施,堅決管住優質農田和菜田,為“米袋子”、“菜籃子”提供堅實物質保障。

第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必須以土地產權製度作為重點,擴大以地生財渠道,充分發揮土地資產作用。加強對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防止資產流失。進一步采取措施,妥善處理企業土地資產,做到既保證國有土地資產保值增值,又能促進企業轉製和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農村改革、提高土地產出功能,不斷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積極搞好建設用地服務。繼續把國家和省重點工程作為服務重點,積極搞好服務工作,大的工程實行現場辦公,征地包幹實行責任製,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做好農民安置工作,促進安定團結。省土地部門應研究和製定政策確定市場規則,實施總量控製,做好土地法律自上而下的監督工作。

第四,搞好小城鎮建設,由外延向集約發展轉變的工作。當前,小城鎮建設無限製外延,大量占用土地,並且多是好地。而城區內大量土地閑置,土地利用率、產出率低。如果集約利用完全可以把新增用地量大大降低,隻有實現城鎮建設,統籌規劃走內涵挖潛、集約利用的路子,基本農田才能得到切實的保護。

第五,繼續加強行風廉政建設和隊伍建設。改進工作方法,應注重公平、公開、公正工作程序的建立,促進各項工作製度化、規範化、法製化。同時接受社會輿論、群眾監督,加大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力度,有效地遏製消極腐敗現象的滋生。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以孔繁森為榜樣,廉潔奉公,熱情服務。把土地管理隊伍建設成廉潔、高效、務實、精幹的隊伍,這是全麵完成國家和省賦予於土地管理部門各項任務的主要保證。

▓土地管理經驗

一九八六年以來吉林省土地管理局在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的監督支持下,經過全省土地管理戰線廣大幹部職工的開拓進取,努力工作和有關部門的配合,使全省土地管理事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創造了許多寶貴經驗。一是進行了全民土地危機、憂患意識和依法管地、用地觀念教育,在全社會形成了保護耕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大了耕地保護的政府行為,堅持政府一支筆審批土地,強化依法批地的約束力和強製力,從根本上解決了違法批地行為。三是加強了土地管理法製和政令建設,用法規和製度規範耕地保護行為。四是抓節流,實行了土地計劃管理,指標控製,從宏觀上調控建設用地的供求量。五是開源,製定了保護耕地優惠政策,積極進行了土地開發複墾,增加現有耕地麵積。六是製定了基本農田和菜田保護區規劃,嚴格執行“兩田”保護區規定,對“兩田”進行了依法保護。七是加強了法律監督力度,嚴肅查處了違法占地案件。由於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建局以來,吉林省耕地麵積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略有增加。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落到實處。為實現全省經濟上新台階,加快農村奔小康進程,建設發達的邊疆近海省的發展戰略做出了貢獻,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土地管理製度做了有益的工作。

土地管理的基本經驗,主要是:

一、不斷強化管理措施 千方百計保護耕地

(一)宣傳領導,擺上位置,切實加大耕地保護的政府行為。

自一九八六年以來的土地管理工作實踐證明,土地管理特別是保護耕地是一項政策性強、工作量大、涉及麵廣的係統工程。保護耕地不隻是土地部門的事,也是全社會、全民的共同責任,更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切實有效地保護耕地不僅需要社會的理解,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更主要的是需要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大耕地保護的管理措施和政府行為。因此,采取了多種形式和手段,大力開展社會性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全社會、全民的耕地保護意識的同時,把重點放到對各級領導的宣傳上,主動彙報,報送材料,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把保護耕地的法規政策變為決策層主要領導的想法和意誌,使之切實擺上戰略位置,進而通過政府的規章、人大的監督和中共委員會的決定加以具體化、明晰化、製度化,形成強有力的政府行為,強化管理措施,為保護耕地提供有力的組織領導保證。

(二)加強土地管理法製和政令建設,用法規和製度規範耕地保護行為。

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需要加強對土地管理、保護耕地方麵的法規和政令建設。因此,吉林省土地局十分重視和加強了這方麵的工作,根據國家有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結合吉林省實際,省人大重新頒布了地方性土地管理法規——《吉林省土地管理條例》;省政府製定出台了《吉林省耕地占用稅實施辦法》等政令;各市、縣人民政府在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條例》過程中,注重聯係本地實際,在不違背國家法律的前提下,相繼由吉林省人大、政府發布了保護耕地的配套性規章製度。如《基本農田保護規定》、《農田保護與地力培肥規定》、《土地開發複墾管理暫行辦法》等。各鄉、村還製定許多耕地保護的“鄉規民約”。由於重視和加強了耕地保護法規政令建設,使耕地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走上了法製管理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