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喬瑟夫微笑了一下。談判,或許也不是那麼恐怖和糟糕的事情。
喬瑟夫腦中繃緊的弦稍微放鬆了一下,他忽然想起明天需要進行演示的項目,於是起身來到書房做準備。
一個小時過去了,隻聽“嘀——”一聲,傳真機有信息傳來。喬瑟夫拿過來一看,會心地一笑,原來是馬丁,看來是已經回到家了。到底是多年的老同學,一到家就給喬瑟夫傳來了有關談判的資料。這些資料並不多,一張紙而已,上麵寫著:
也許,每個人的第一次談判都是發生在廚房裏,而不是董事會的會議室。沒有人在工作中去學習談判。他們往往是在玩耍時,為了滿足個人的某種欲望,而在某時某地向某人提出要求中學習的。
人在還沒有踏入社會之前,從尿炕的孩提時代起就在開始學習談判了。嬰兒的啼哭不就是在提要求嗎?——“你喂我奶(或給我換尿布……),我就不哭了。”
孩子一天天長大,談判也越學越精。他的要求花樣百出,還會挑選“談判”對象!鬼點子之多,真可令專業營銷員望塵莫及。而這時的他可能還沒滿5歲呢!
他學會了抓時機。電視節目快開始的時候去提要求,大人為怕耽誤看節目,往往有求必應。而要是不識時務,在大人正忙時去打攪,也許會碰一鼻子灰。
爺爺奶奶比爸爸媽媽好說話,隻要要求不太出格,可謂百發百中,於是孩子又學了一招。
每個成年人都有一套對付孩子的辦法,不過該注意的不是他如何對待自己的子女,而是他如何對待別人的孩子!
在超級市場、公共汽車站、海濱集會上或醫院候診室裏,此類“專家”隨處可見。別人的孩子在吵鬧,他們應付自如,隻是遇到自己的孩子吵鬧時則往往束手無策。
在父母與子女的談判中,占上風的總是子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雙方的價值觀不對稱。孩子不用人教,很快就能摸清大人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動輒就以搗亂相要挾。你不是想安靜嗎,他偏大吵大叫,逼你就範,不達目的不罷休。(無非是一杯牛奶、一塊糖,或多玩一個鍾頭再去睡覺之類的。)
——摘自蓋溫·肯尼迪《談判是什麼》
在紙的下端,還有馬丁手寫的一行字:如果有空的話,周六一起晚飯如何?讓我們繼續討論談判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