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思維敏捷的應變力(1)(1 / 3)

應變力主要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外界事物發生改變時,所作出的應對性反應,這種反應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經過理性思考之後所作出的決策。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經常要麵對來自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工作對象或工作任務等方麵的意外變化和突發情況,這時需要領導者迅速作出反應,果斷采取正確、適當的措施和方法,使事件或問題得以妥善處理和解決。應變能力是領導者能力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一般的領導行為中,良好的應變能力,可以使領導者迅速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牢牢掌握事態發展的主動權,並將其導向自己的控製範圍;可以使領導者及時化解突然出現的不利形勢,變被動為主動。而在危機管理的實踐中,領導者應變能力則起到了更為關鍵的作用,其高低強弱有時甚至決定了一個組織乃至一個國家、社會的生死存亡。

第一節快速的反應能力

快速的反應能力是一個領導者對當前已經變化了的形勢,能快速察覺、快速作出判斷和快速采取應對措施的能力,它標誌著一個領導者頭腦的靈活性、思維嗅覺的敏感性、接收信息的迅達性和作出決策的果斷性。

1.快速反應才可快速擺脫窘境

同樣是麵對危機,反應遲鈍的組織或企業可能被當場擊垮,而有準備的組織或企業會快速作出反應,快速拿出應對措施,甚至從中發現新的轉機,並借機獲得更加健康的成長和更加快速的發展。

1998年5月,上海《新民晚報》刊發了一則《宏豐廠,你在哪裏?》的批評報道。原來,一對年過花甲的老人喬遷新居後,花了一萬多元買了一套宏豐家具廠生產的聚酯家具,誰知不到一年,這套家具的幾件家具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開裂。老人找到銷售家具的商場,商場解釋說這是該商場前兩年從該廠家進的貨,現在廠家早已撤出商場,他們隻給了兩位老人一個廠家的電話和地址,讓他們自己去交涉。老兩口在連續打電話不通的情況下,隻好找上門去,誰想坐了3個多小時的車,好不容易在浦東找到廠家,卻見廠門緊閉,一打聽,才知道廠家已搬遷多時。兩位無助的老人歎息之餘找到報社,希望記者幫他們討回公道。記者非常同情老人的遭遇,在多次查詢未果的情況下,寫了這篇文章。

批評報道刊出後,坐落在上海龍吳路上另一家與報上刊登的同一廠名,但與其毫無關係的宏豐家具有限公司一下子開了鍋,工人們議論紛紛,廠長室、銷售科電話鈴聲不斷。不少經銷商、代銷商要求暫緩提貨。一些客戶提出退貨,甚至一些已經把家具買回家的消費者也要求退貨,一場突發的危機嚴重地威脅著宏豐家具廠。

在廠裏召開的緊急會議上,眾人普遍認為,隻有盡快在報上刊登《嚴正聲明》,盡快促使報社糾正錯誤,才有可能渡過危機。但是企業的資深顧問們卻冷靜地提出了一套別出心裁的反彈方案,令廠長和與會幹部們眼前一亮。

第二天下午,宏豐廠將投訴的兩位老人、寫批評報道的記者、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人員、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以及宏豐廠的主管單位領導等請到會議室,廠長簡短地介紹了一下批評報道見報前後企業的生產情況後,便引導賓客去參觀生產車間和成品倉庫,讓“當事人”親眼看到,此宏豐非彼宏豐,進而讓當事人感到此“宏豐”代彼“宏豐”受過麵臨的困境。接著廠長鄭重宣布:在那家宏豐企業未找到或不敢露麵的情況下,他們決定代人受理投訴。廠裏將派出由副廠長帶領的技術小組去老人家中查看家具的情況,如果可以修複,就免費為老人服務;如果不能修複,就向老人贈送一套本廠生產的優質原木家具,並且保修10年。他們還要運回那套出了問題的聚酯家具,長期地置放在生產車間,讓幹部、工人把它作為一麵鏡子、一架警鍾。

見麵會後第三天,《新民晚報》以《此宏豐非彼宏豐》為題,用比批評報道更大的篇幅,報道了宏豐家具有限公司從“代人受過”到“代人受理”的感人事跡。幾天以後,銷售趨旺的好消息源源不斷地傳到宏豐公司廠長室,莫名的危機得以順利化解。

這是一個在遭受到突發事件後迅速作出反應,並及時作出應對對策化解危機的典型案例,它成功化解危機的要點就在反應迅速。

翻一下成功企業的曆史,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家都曾經曆過大大小小的危機,可以說,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是伴隨著危機長大的,雀巢是一個經典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