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全球開發不動產(1 / 3)

第十四章 全球開發不動產

和田一夫遷港,成了輿論傳媒的台風眼。對於遏製資本外流,穩定香港,客觀上起了很大作用。通過八佰伴的“聯合國成員首腦會議”,一年時間,收購了紐約、倫敦、溫哥華等城市合計幾十萬平方米的地皮,使之成為八佰伴繼百貨店、中國餐館後的第三大支柱。

和田一夫說

中小企業發展成大企業時,重要的是能造就幾個可替代總經理的人才。舉例來說,當我們的工作人員隻有200人左右時,我可以同每個職工直接見麵,和他們親密交談。但是工作人員一旦增加,具有大企業規模時,我就沒時間同每個職員見麵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造就幾個能代替我跟職工見麵和交談的幹部,就可以繼續保持與職工的對話關係。

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總部遷至香港,其總裁也攜家眷定居香港,尤其是和田一夫一到香港,就受到衛奕信總督的會見,因此,香港所有的新聞媒界都連篇累膠地報道這個消息。

和田一夫一下子成了焦點新聞人物,成了一場新聞旋風的中心,成了一個傳奇人物。

1990年5月12日《南華早報》用頭版整個版麵以《A Yen for Hong Kong》為題發文,並配發占版麵1/4的特大規格的以會展廣場辦公大樓為背景的和田一夫的照片。這樣濃墨重彩的處理,在以惜墨如金為風格的香港報紙中是十分罕見的。

會展廣場辦公大樓總高50層,這幢大樓的最高層第50層和下麵的第49層是八佰伴總部的辦公室。

標題中“A YEN”一詞,據八佰伴英語專家解釋說,包含了日元和八佰伴對香港的熱情兩重含義。該標題讚揚八佰伴把日元帶到香港,反映出港人對八佰伴的歡迎之意。

香港著名經濟雜誌《星島經貿縱橫》6月號在封麵刊登了衛奕信總督會見和田一夫的大幅照片,同時采用醒目的標題《八佰伴和田一夫——擁家族巨資來港了》。

在和田一夫簽署會展廣場辦公大樓第50層和第49層辦公室買賣協議時,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便向全世界作了報道。

標題為《日八佰伴集團國際總部遷港》。

“日本最大的國際分銷商八佰伴集團董事長和田一夫17日宣布,由於香港經濟上的優勢及中國的發展前景明朗,八佰伴集團已決定本月底把原在日本的國際總部及控製公司遷到香港,以利於進一步向國際市場擴展。

“和田一夫在記者招待會上介紹說,今後幾年,這個集團計劃在亞洲、北美洲及歐洲發展住宅地產和海外零售業務,並計劃用10億港元,合並或收購香港10家一流中餐館。通過上述計劃,這個集團將於1997年前奠定以亞洲為基地,年銷售總量達556億港元的國際地位。其海外銷售量與國內銷售量的比率將由目前的35%上升為60%。

“和田一夫說,他領導的集團之所以把國際總部選在香港,除了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優惠的稅製,經濟發展狀況良好外,還因為他本人對中國的發展前景抱樂觀態度,相信中英聯合聲明將得到貫徹執行。他認為中國南方沿海各省將可以成為這個集團的商品供應基地。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該集團還計劃今後去中國開設百貨公司。”

確實,在全世界不少國家反日情緒逐漸高漲的情況下,中國包括香港敞開胸懷歡迎八佰伴,實在令和田一夫欣喜感懷。

作為“仁商”的和田一夫,將之歸結為八佰伴哲學的成功。

八佰伴總部與和田一夫遷移香港的時候,距離1989年風波還不到一年。

其時,香港人心未定,資本轉移正在風頭上。八佰伴在這節骨眼上,不退反進,客觀上對於遏製資本外移起了很大作用。

對一些尚在彷徨觀望的企業及業主,也起了定心丸的作用。

和田一夫剛到香港的一天,就有兩個古稀老人來到灣仔港灣道會展廣場辦公大樓第50樓和田一夫的辦公室。

兩位分別是香港某大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董事長已75歲,總經理也有72歲。而該公司是香港的優秀企業。

兩位老人麵見和田一夫,是想接洽出賣公司事宜。

原來老人的孩子們全都移居美國,香港的事業就由老人撐持,而老人深感年事已高,最主要的是老人也沒有穩定的心情,因此,打算忍痛割愛。

話語中,老人無限留戀香港這塊風水寶地。對於華人來說,香港是天堂,美國雖好,但不屬於華人。

香港是極好賺錢的地方,老人盛讚和田一夫的高瞻遠矚,同時,欽佩和田一夫的“仁商”風範,因此,主動上門與和田一夫商榷。

董事長曾經希望總管當他的繼承人,但總管謝絕了他的好意。失望夾雜無奈,於是來請求和田一夫買下他的公司,哪怕是降低價格也行。老人隻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公司轉賣後仍舊繁榮發展,不想賣給缺乏信譽缺乏商業道德的哪怕是願出高價的買主,而寄希望於八佰伴。

和田一夫十分感動。在商言商,這樣送上門的大好事正是求之不得,況巳,成全老人的心願,是對老人莫大的幫助。

但是,老人一派無奈,欲賣還眷使和田一夫於心不忍。他鼓勵老人說:

“把八佰伴總部遷至香港,我本人也在香港居住,這樣做是想作為一個香港居民,為香港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和田一夫沉吟片刻,接著說:

“我希望您繼續幹下去。什麼時候您去意已決,我們再商談買賣的事宜。”

發自肺腑的一席話,今老人感激涕零。良久,老人握住和田一夫的雙手,堅定地說:

“謝謝您,和田先生。公司我們也不賣了,決心堅持下去!既然八佰伴在向香港發展,那麼我們也堅持幹它個兩三年,想必能開辟一條新路子!”

老人變得慷慨激昂,精神抖擻。

和田一夫亦被老人所感染。年逾古稀,尚能奮發圖強,實在令人欽敬。

況且,這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非常出色的經營者,公司是對香港有較大影響的優秀企業,因此,董事長的這一決心對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有著非凡的價值。而董事長的這一決心,卻是感於和田一夫的善意和真誠而發的。

且不說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就是一個正常的有一定商業道德的商人,又有誰像和田一夫那樣將到口的肥肉拱手送回呢?

更不說和田一夫不為收購該公司談判告吹,一場好生意付諸東流而懊悔,反而為董事長的抉擇感到由衷的高興。

雖然和田一夫少賺了一大筆錢,但董事長及其公司感謝他,從穩定香港的角度看,香港亦感謝他,感謝他的博大胸襟和高風亮節。

人心思定,和田一夫及八佰伴總部遷至香港的行動,恰恰順應了這一基本定則。

因此,在商業戰略上也節節得勝。

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中將總部遷至海外者,八佰伴屬第一家。但在此之前,日本不少流通企業已經不斷向香港發展,但因其總部及其總裁都坐鎮日本,信譽度和影響力均遜於八佰伴。

八佰伴總部及其總裁一並遷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例如,香港某購物中心要轉讓,便有8家日本大百貨公司、大超級市場提出申請。同時,香港的百貨公司及歐洲的流通企業也參加競爭。但最後,該購物中心隻選定八佰伴。

理由很簡單,八佰伴信譽好,最重要的是和田一夫及其總部都在香港,給人以巨大的安全感。

為此,和田一夫曾經不無自豪地說:

“八佰伴向香港發展的方針,無論對香港還是對外國企業來說,猶如一道強烈的光芒。”

和田一夫一到香港,立即將目光瞄準中國大陸這個最大的市場。

於是,未雨綢纓,決定在香港招收精通普通話、廣東話、英語的高素質大學生職員。

這些新職員經過培訓,在幾年後將會在八佰伴對華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八佰伴對華策略方麵不可缺少的人才。

但和田一夫是知其難的。日本幾乎所有的大百貨店都在香港設有分店,但招聘職員卻很難招到大學畢業生。